光伏產業鏈上游加速解凍 組件需求穩中有升
位于光伏中上游的光伏組件和多晶硅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產能過剩飽受質疑。前兩年行業蕭條時,因沒有訂單或售價低于成本,甚至一些光伏上游企業被迫停工。而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光伏電站的建設迎來熱潮,光伏行業明顯回暖,上游產業鏈也正在走出“冰封期”,開始出現量價回升的復蘇景象。
多晶硅價格猛漲
近期,光伏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價格出現了一波快速上漲。這一輪漲價從2013年12月份開始顯現,據數據統計,去年11月,二級原料多晶硅片的出廠價格約為5.7元/片~6元/片,而截至上周,多晶硅片的價格普遍在6.5元/片~7元/片。一級原料多晶硅的價格同樣漲幅明顯。2013年3月,多晶硅出廠含稅價僅為120元/公斤~130元/公斤,近日多晶硅價格已漲到160/公斤~180元/公斤。
多晶硅此輪漲價的主要原因在于下游需求比較旺盛。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內裝機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需求帶來的價格變化具有傳遞性,下游需求增加,首先帶動光伏組件的銷售增長,并逐漸向上游傳導。從單個環節來看,國內多晶硅目前正常開工的產能并未滿足市場需求。這主要是由于之前行業不景氣,多晶硅價格下跌,很多生產成本較高的企業因無法盈利而停產,目前雖價格回暖,但多數產能仍然沒有恢復。
另一個影響價格的因素則是反傾銷、反壟斷的“雙反”政策。今年1月,我國商務部發布對美、韓多晶硅雙反終裁,自美國進口多晶硅的反傾銷稅幅度為53.3%至57%,自韓國進口的反傾銷稅幅度為2.4%至48.7%。這一政策的落實消弱了國外進口多晶硅的價格優勢,并給國內市場帶來一部分空間。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雙反”的作用有限,現在國外多晶硅多以來料加工的貿易方式進入中國,從而回避政策的影響。所以一段時間內,進口多晶硅仍將在國內占據半壁江山。
多晶硅價格上漲速度已經放緩,走勢將趨于平穩。據了解,多晶硅行業的產能恢復速度很快,目前仍有不少產能尚未投入使用,隨著這些產能逐步釋放,市場供求將較快恢復平衡。據介紹,多晶硅企業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龍頭企業保持正常生產,行業集中度較高;第二梯隊的中型企業,隨著價格回升到一定水平,正在陸續恢復生產;而第三梯隊的企業,由于技術水平等限制,很難恢復投產,多數已在之前的行業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今年的上游需求比去年同期還會有所增長,但是不會再出現前幾年那種大規模的產能過剩情況。
組件需求穩中有升
作為產業鏈的中游,光伏組件比上游多晶硅更早感受到行業的回暖。相較于多晶硅今年一季度的價格猛漲,光伏組件的價格從去年三季度起就開始逐步上漲,但總體相對平穩。從去年3月份開始統計,一年時間內,240W多晶硅組件出廠含稅價從3.6元/瓦~4.3元/瓦,上漲到目前約4.5元/瓦~5元/瓦。而近一個月,部分廠家開始出現小幅度的降價。
據了解,組件市場的競爭較上游更為激烈,但是規模效應同樣較為明顯。目前,我國的多晶硅組件在全球市場上占有過半的份額。在需求總量上,光伏組件今年有望延續去年的強勁勢頭。根據今年初國家能源局下發的33號文件,2014年光伏發電新增備案總規模14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800萬千瓦,光伏電站600萬千瓦,相較去年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光伏組件的效率也在逐步提升。英利設計部經理吳工告訴記者,前幾年光伏組件的效率約為14%,而現在基本都在15%以上,大概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另一位廣州的券商研究員則表示,國外某些廠家的高端產品已達到17%的發電效率,光伏組件效率正以每兩至三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技術進步對于光伏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按照國內預測,未來幾年內,在國內部分地區將有望實現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即無需國家補貼,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回報。何時實現平價上網,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光伏發電的技術不斷提升,除了發電效率越來越高,施工等工藝也更加完善,整個系統優化性的成本也在逐步下降,單位電量的成本將越來越低;另一方面,電價水平仍然呈上升趨勢,傳統發電的成本逐漸走高,加上整體物價越來越高,還要考慮環境壓力下的治污費用增加,居民用電的成本必然會越來越高。而這兩方面的變化趨勢將會形成一個交叉點,達到收支平衡,從而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