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天威爭議中投產多晶硅項目
雖然多晶硅產能過剩問題一直是近期市場關注和爭論的焦點,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國內生產企業的擴產步伐。昨日,樂山電力(600644,股吧)和天威保變(600550,股吧)發布公告稱,雙方合資興建的樂山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設備調試順利,于2009年9月23日投料試生產出第一爐多晶硅產品,硅棒直徑達到120毫米,單爐重量達2噸左右。在市場爭議不斷的時候,此次投產的多晶硅生產線市場前景又如何,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業內相關人士。
國元證券(000728,股吧)分析師周海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多晶硅的海外需求降幅較大。對于多晶硅這種90%以上的產能用于出口、“兩頭在外”的產業來說,確實出現了產能的相對過剩。可是按照我國能源產業的發展規劃,要滿足未來巨大的能源需求,必然需要調整能源結構,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資源。國內光伏發電的巨大潛力,未來會消化很大一部分產能。而且從工藝和技術水平來說,樂山天威公司的這條生產線還是比較高的。另外,由于我國的新能源補貼價格較國外尚有較大差距,不排除以后會出臺更進一步的補貼政策,未來光伏發電的成本還可能進一步下降。這也是多晶硅產業的長遠利好。
作為光伏產業的基礎生產原料,多晶硅此前因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與傳統產業鋼鐵、水泥等同時遭到國務院通報。據統計,我國多晶硅產量2005年僅有60噸,2006年也只有287噸,2007年為1156噸,但2008年狂飆到4000噸以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的四川、河南、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0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前不久在接受公開采訪時表示,國家相關部門現在提“過剩”只是提醒企業,要警惕出現產能“過?!钡内厔?,但絕對不是就此限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一些高技術、低耗能、低污染的企業還是需要得到鼓勵的。他認為在多晶硅建設的時候,應該考慮實際產能和實際產量的匹配。
周海鷗最后表示:“目前很難預測國際市場何時復蘇,國內市場的潛力也有待發掘,這些項目的盈利能力最終只能靠未來市場來檢驗。”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