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取得長足發展
工業機器人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是最先產業化的機器人技術。它是綜合了計算機、控制論、機構學、信息和傳感技術、人工智能、仿生學等多學科而形成的高新技術,是當代研究十分活躍、應用日益廣泛的領域。
它的出現是為了適應制造業規模化生產,解決單調、重復的體力勞動和提高生產質量而代替人工作業。
發達國家的使用經驗表明: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降低廢品率和產品成本,提高了機床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誤操作帶來的殘次零件風險等,其帶來的一系列效益也是十分明顯的,例如減少人工用量、減少機床損耗、加快技術創新速度、提高企業競爭力等。機器人具有執行各種任務特別是高危任務的能力,平均故障間隔期達60000小時以上,比傳統的自動化工藝更加先進。
目前國內市場年需求量在3000臺左右,年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工業機器人總共擁有量近萬臺,占全球總量的0.56%,其中完全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內規模比較大的前三家工業機器人企業)行業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從日本、美國、瑞典、德國、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引進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以國內市場應用為主,年出口量為100臺左右,年出口額為0.2億以上。
它的出現是為了適應制造業規模化生產,解決單調、重復的體力勞動和提高生產質量而代替人工作業。
發達國家的使用經驗表明: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降低廢品率和產品成本,提高了機床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誤操作帶來的殘次零件風險等,其帶來的一系列效益也是十分明顯的,例如減少人工用量、減少機床損耗、加快技術創新速度、提高企業競爭力等。機器人具有執行各種任務特別是高危任務的能力,平均故障間隔期達60000小時以上,比傳統的自動化工藝更加先進。
目前國內市場年需求量在3000臺左右,年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工業機器人總共擁有量近萬臺,占全球總量的0.56%,其中完全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內規模比較大的前三家工業機器人企業)行業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從日本、美國、瑞典、德國、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引進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以國內市場應用為主,年出口量為100臺左右,年出口額為0.2億以上。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實力分析
下一篇:節能計劃為我國變頻器帶來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