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列:90后創業家點睛Double 90后
后金融危機時代,創業仍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剛剛召開的第十一屆高交會也將"創業"作為重要主題,高交會的重頭戲--中國創業家論壇也于11月18日如期舉行,論壇邀請了一批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一同分享了成功的創業經驗。其中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獨樹一幟地提出了創新的創業觀點:Double90后是創業的黃金階段。
陳志列于1992年開始走上創業之路。陳志列將這一批在1990年以后開始創業的企業家形象地稱為"90后"。他認為此"90后"是創業的第一個黃金階段。與80年代創業相比,1990年以后,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深,深圳乃至中國的創業環境異常活動,市場經濟異常繁榮,上市融資潮流日漸興盛,國家在政策上也給予自主創業較大的支持。
研祥集團正是改革開放催生的民營企業。1993年,陳志列在深圳的一間不足28平米的辦公室里,創辦了研祥機電實業公司。就像華為、中興等許多民營的高科技公司一樣,陳志列的起步也是從代理商做起。提起創業,陳志列十分感慨,他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沒有深圳就沒有研祥"。
如今的深圳,地緣優勢和移民文化優勢不斷地顯現出來,整體創業環境比1990年代還要好,因此,陳志列說,90年代出生的"90后"是第二個創新的黃金階段。一方面,現在創業資金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PE、VC等風險投資不斷注入,企業在沒有賺到錢的時候就得到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現在創業板開設了,具有投資前景的公司就會得到更多的創業投資。另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對于自主創業的企業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并且已經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另外,從人員組成來看,深圳年輕人占據了極大的人口比例,是非常適合創業的城市。因此,與就業相比,陳志列更贊成"90后"選擇自主創業。
除此之外,陳志列提出,研究生是最適合創業的群體。博士生一直被認為是"天之驕子",具有了豐厚的知識底蘊和專業的技能,但是這部分人所掌握的知識比較專一,更適合進行科研工作;而本科生專業知識比較淺薄,嚴重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也很難在社會創業潮流中做到游刃有余。很多人說,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事實上他們是最好地融會了知識與實踐的人群。
對于創辦起來的企業,如何守業,陳志列為所有創業者樹立了榜樣,就是要持續創新。研祥由代理起家,經過16年的技術創新、自主研發,已經發展成為以特種計算機為主營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占據國內市場的四成份額,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還打敗了歐洲、北美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并制訂了該行業的國家標準。
現在的社會大環境,讓"90后"創業者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只要這些年輕人對創業的艱苦程度做好充分的預估和準備,勇于發現新的'藍海',那么就可以勇敢地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來,"陳志列如是說。
這次創業家論壇已經是第二屆,高交會見證了一批企業家的創業傳奇,創業家則為他們開辟了為中小企業創業者"指點迷津"平臺,用他們自己的經歷詮釋創新型企業創業的歷程,充分發揮了"傳道解惑"的重要作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