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整治產能過剩 繼續推進節能減排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和難度加大。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據測算,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近2億噸,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約5億噸,電解鋁、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業均存在較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多晶硅、風能設備等新興產業因投資過度,開始出現新的產能過剩問題。產業結構調整涉及當地企業的產業鏈條、配套中小企業的生存和大批職工的就業問題,調整的壓力和難度都很大。
推進節能減排任務仍然艱巨。
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等基礎管理,推進技術進步,增加森林碳匯(包括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加強草原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等,“十一五”前三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0.1%,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因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要落實“十一五”五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0%的約束性目標,在“十一五”后兩年,每年要下降近4.5%,實現這一比例任務相當艱巨。
對汽車社會來臨配套建設滯后。
隨著我國成為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正在步入汽車社會,除了要大力發展環保汽車和替代能源外,汽車社會的來臨,迫切需要在城市結構、交通管理及住宅質量提高等多方面進行相應的規劃配套。但目前大部分的配套發展嚴重滯后。如果不及早對這些配套進行規劃和建設,隨著汽車走入更多百姓家庭,汽車在大中城市爆發性增長,首先將會使城市道路擁堵成為交通死結,進而帶來一系列問題。
汽車的發展不僅是解決居民交通問題,更重要的是加快經濟活動速度和頻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目前對汽車社會來臨帶來的新需求的配套滯后,發展下去最終將影響汽車的產銷,拖累經濟增長,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