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裝機望突破2000萬千瓦
國家發改委對多晶硅行業的“產能過剩”判斷一面導致光伏產業從業者對下一步政策方向焦灼以待,一面卻難擋各地的投資洪流,大批光伏項目審批依舊在進行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在3日的中國清潔能源國際峰會上表示,按照目前的增速,我國光伏裝機容量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萬千瓦的預期目標,遠遠高于此前180萬千瓦的計劃目標。
原材料價跌——禍兮福兮
自2008年以來,由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際多晶硅價格出現大幅跳水,期間我國大量囤積多晶硅的廠商受到巨大打擊,而“產能過剩”的判斷更是讓新能源專家擔心,整個光伏產業是否會因此受到拖累。
分析人士認為,當初多晶硅價格高位堅挺,主要是來自西班牙等國外市場的需求支撐,市場供不應求,然而金融危機后西班牙市場出現萎縮,美國市場增速也低于預期,供求關系出現逆轉,導致價格下降。
Q-CellsSE中國區總經理柯滌凡表示,實際上,目前擠出泡沫后的價格更好地反映了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他預期今年的多晶硅價格會保持平穩,價格即使出現反彈也難再現2008年500美元/公斤的瘋狂水平。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多晶硅價格下滑實際反映了行業的理性回歸,而不單純是金融危機的沖擊,目前的多晶硅供給處于稍微過剩的狀態,這樣反而能夠保證太陽能發電成本逐年下降;到2012年,平均發電成本降到1元/千瓦時,到2015年降到0.7元/千瓦時,屆時可以與風電競爭,等到2020年成本降到0.4元/千瓦時,大規模應用時代就到來了。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光伏產業在國際上也屢出利好,意大利政府近期推出極具吸引力的光伏補貼政策,日本推行家庭、學校等安裝的太陽能設備發電剩余電力收購新制度,價格是以往的兩倍,加上光伏系統成本不斷下跌使得行業再度吸引眾多投資者,這有可能會再度點燃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
投資熱情不減——先上再說
就在業內專家對未來政策的不確定而擔憂時,各地的光伏項目投資熱情幾乎未受到影響。石定寰在3日的中國清潔能源國際峰會上稱,他前不久在寧夏參加了一個10兆瓦光伏電站并網儀式,而類似的光伏電站正在中西部地區大規模興起。
他表示,隨著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成本逐步降低,各個地方開發太陽能的熱情逐步高漲,今年以來,從地方政府到企業都在大力推動太陽能電站的建設,最近一年內,已經簽約的大項目有40多個,總量超過1200萬千瓦。
日前,陜西省提出“1元1度”太陽能扶持計劃,計劃到2012年,要建成西安、咸陽等五個光伏產業聚集區,力爭實現多晶硅7萬噸、電池片及組件1萬兆瓦的生產能力,實現規模產值2280億元,進入全國光伏產業第一梯隊。
國電集團有關負責人在清潔能源論壇上表示,國電集團建設的5000噸多晶硅項目將于明年投產。在多晶硅已經面臨明顯過剩的情況下,公司將開發更低能耗的新型光伏發電工藝,爭取實現低于160千瓦時/公斤多晶硅的能耗程度。
該人士認為,未來光伏產業的發展,單純依靠政府補貼政策支持能夠實現的發展很有限,還是需要企業依靠技術的提高來解決成本過高的問題,預期未來的晶硅薄膜發電機組、光熱太陽能電廠、太陽能聚光光伏系統的研究都是方向。
分析人士認為,光伏發電的并網問題最終需要分布式發電系統、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的共同發展來解決,在后兩者未能獲得長足發展之前,光伏項目大量投產仍然難避風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