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制成功救災救援自主飛行機器人
一種名為“旋翼飛行機器人”的空中多功能自主飛行機器人,最近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成功。
在實驗室看到,“旋翼飛行機器人”有大小兩款,外形與直升機酷似,機器人前下部裝有攝像設備,頂部旋翼直徑超過3米,機器人長度約有3米。
吳鎮煒介紹說,較大的機器人起飛重量120公斤,有效載荷4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1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4小時;較小的機器人起飛重量40公斤,有效載荷15公斤,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7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2小時。
“飛行機器人在空中可以實現全自主飛行,無需人員駕駛和操控,設定目標坐標后,它可以自主起飛、降落、巡航。”吳鎮煒說,飛行機器人由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歷經近4年時間自主研發成功,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
在北京地震廢墟搜救實戰演習中,飛行機器人成功完成了自主起飛、空中懸停、航跡點跟蹤飛行、超低空信息獲取、自主降落等科目,完成了演習指揮部下達的快速響應與廢墟搜索使命。
據介紹,這種機器人可用于地震、水災、火災災情調查救援;重要設施連續監控;化工廠等場所有毒氣體濃度監測;輸電線路、輸油管線巡查;區域性空-地、空-海通訊中繼;農田、林區農藥噴灑等多種用途。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07年,此前為中國科學院機器人學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經取得了工業機器人、水下6000米機器人、防爆排險機器人、蛇形機器人、自主機器人、網絡機器人等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在實驗室看到,“旋翼飛行機器人”有大小兩款,外形與直升機酷似,機器人前下部裝有攝像設備,頂部旋翼直徑超過3米,機器人長度約有3米。
吳鎮煒介紹說,較大的機器人起飛重量120公斤,有效載荷4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1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4小時;較小的機器人起飛重量40公斤,有效載荷15公斤,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7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2小時。
“飛行機器人在空中可以實現全自主飛行,無需人員駕駛和操控,設定目標坐標后,它可以自主起飛、降落、巡航。”吳鎮煒說,飛行機器人由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歷經近4年時間自主研發成功,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
在北京地震廢墟搜救實戰演習中,飛行機器人成功完成了自主起飛、空中懸停、航跡點跟蹤飛行、超低空信息獲取、自主降落等科目,完成了演習指揮部下達的快速響應與廢墟搜索使命。
據介紹,這種機器人可用于地震、水災、火災災情調查救援;重要設施連續監控;化工廠等場所有毒氣體濃度監測;輸電線路、輸油管線巡查;區域性空-地、空-海通訊中繼;農田、林區農藥噴灑等多種用途。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07年,此前為中國科學院機器人學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經取得了工業機器人、水下6000米機器人、防爆排險機器人、蛇形機器人、自主機器人、網絡機器人等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