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話語權——起跑線上的爭奪
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應用日益普及,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數萬億元。對于在前兩次信息浪潮中起步晚、跑得慢的中國來說,這次在物聯網領域終于可以與發達國家站到同一個起跑線上了。
在2009“中國IT兩會”即中國IT財富(CEO)年會和中國信息主管(CIO)年會上,物聯網成為與會嘉賓談論最多的話題。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傳出消息,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經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也已經被采納。目前我國正與德國、美國、英國等一起成為物聯網國際標準制訂的主導國。
作為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同等重要的一種網絡,專家預計,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應用日益普及,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數萬億元。對于在前兩次信息產業浪潮中起步晚、跑得慢的中國來說,這次在物聯網領域終于可以與發達國家站到同一個起跑線上了。
緊跟客戶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催生一些新的技術,而新的技術是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走出危機的巨大推動力,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國家正在試圖通過物聯網走出經濟泥沼。2009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后,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美國經濟的兩大武器。
“物聯網目前只是一個概念,就像1995年我們在思考互聯網未來時,也并沒有料想到有現在的發展規模。”面對新一代技術革命的挑戰,中科院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濤表示:“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而物聯網能不能達到這一高度,目前還不得而知。”
中軟國際董事總經理、首席執行官陳宇紅表示,抽象數據與數據智能實現高度融合是物聯網的本質。我國現存的行業多是垂直的,每個行業有數十萬個服務對象,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于抽象數據與智能數據實現有效結合。但目前的問題是在此基礎上如何產生新業務、新業態,IT企業如何為這些新業務、新業態提供好的整合支持方案。
“有關物聯網的概念很多,我們不能跟著概念走,要跟著客戶的需求走。”太極計算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淮松指出,概念是動態的,是對發展中的事物不斷完善的表述,特別是IT行業的概念,更是日新月異,很難有一個準確的表述。關于物聯網,2008年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如何圍繞北京奧運會去發展,2009年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如何圍繞通信產業去發展。
戰略眼光
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的初步形成,有利于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但據記者了解,在我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物聯網標準中,雖然有7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不乏中國移動這樣的國企,也不乏華為這樣的民營企業,甚至還有諾基亞和思科等跨國企業,但大多數企業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參與。
對此,劉淮松表示,在發展物聯網方面,企業一定要有戰略眼光,要有前瞻性部署。他告訴記者,有一個朋友已在美國微軟戰略規劃部工作了5年,這個部門在微軟集團中是一個龐大的團隊,但這個團隊并不做具體項目開發,而是專門從事趨勢研究、產業研究及下一代具體產業的研究。這對我國本土IT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中國傳感器網絡國家標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認為,物聯網大規模應用需要一個產業化平臺和大局思路。從企業角度看,中國電信算是最具“物聯網相”的企業,它的許多產品和服務與物聯網關聯度最大。但邢濤也指出,中國電信雖然在垂直行業做了很多業務,但依然面臨如何橫向打通等問題,這不是一家企業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完善政策
事實上,目前我國已經具備建立物聯網的主要條件。我國的無線通信網絡已經覆蓋城鄉,從繁華的城市到偏僻的農村,從平原到高原,到處都有無線網絡的覆蓋。無線網絡是實現物聯網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安置在動物、植物、機器和物品上的電子介質產生的數字信號可隨時隨地通過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傳送出去。云計算技術的運用,使數以億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變可能。
“要逐步完善政策。”劉淮松表示,政策的支持、財政資金的引導,對我國物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
2009年8月26日,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指出,物聯網是一個新概念,理所當然會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
2009年9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宣布傳感網國家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并希望工作組密切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統籌規劃傳感網的標準研究,加快制訂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傳感網技術標準,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力爭主導制訂傳感網國際標準。
物聯網最大的價值在于未來對于信息資源的掌控利用。掌控的關鍵在于如何給物聯網建立一個域名體系即編碼,物聯網最大的話語權正在于此。我國只有依據自己的標準體系掌控編碼資源,才不會重蹈互聯網上中國域名資源受限于國外的覆轍。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正準備啟動產品編碼工作,而這可以理解是為物聯網做的一項基礎工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