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產業結構調整 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因此,我國鑄造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任務緊迫,勢在必行。推動我國鑄造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應從技術改造和政策引導兩方面入手。①在技術改造方面:要著力提高鑄件質量,改造落后設備,推廣使用節能減排設備,提高企業的鑄造工藝技術水平。②在政策引導方面: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二要建立鼓勵鑄造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投入的相關優惠政策;三要利用稅收等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嚴重的設備;四要提高全行業的節能減排意識、加大執法力度;五要建立我國鑄造行業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的行業新標準。
當前,我國除少數大型企業生產設備精良、鑄造技術先進、環保措施基本到位以外,多數鑄造廠點生產設備陳舊、技術落后,一般很少顧及環保問題。20世紀80年代,政府對規模小、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了專業化調整,提高了企業的集約化程度,但是鑄造生產的粗放型特征至今沒有得以根本改變。1998年在匈牙利舉辦的第63屆世界鑄造會議上頒發了CIATF環境保護獎,獲獎鑄造廠中沒有一個在中國,這與中國的鑄造大國地位極不相稱。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鑄件總產量在全球穩坐第一把交椅。可是從環保、節能減排及搞“低碳經濟”的現狀來說,這個“第一”并非好事。長期以來,我國鑄造業存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顯然,在這樣條件下生產的鑄件越多,則對環境的污染損害越大,對國家自然資源的消耗越多,所欠下的“環境債”也就越多。我國鑄造業要獲得科學、可持續發展,必須正視行業嚴峻的環境問題之現實,審時度勢,摒棄那種求一時的“繁榮”卻以犧牲環境和大量資源為代價、盲目求“發展”的落后觀念,而應當以冷靜、科學、積極、對環境負責的態度求發展。若把妥善實施低碳經濟與鑄造業協調發展定義為“綠色鑄造”,那么,我國綠色鑄造技術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應當是——從鑄造生產的所有環節抓起,全面研究和開發那些符合清潔生產和低碳經濟要求的鑄造技術,以提升產品技術附加值,提高生產率,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除需強化法制和管理之外,從科技創新及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來說,當著力從鑄造技術本身出發,加緊研發和采用一系列有益于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的鑄造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鑄造戰略目標,不能等到污染產生和資源浪費到無法繼續進行再生產時才去被動地治理,而應明智地采用符合低碳經濟的鑄造先進、適用技術,避免和減少環境問題,以獲得生產與環保、低碳經濟的雙贏。
鑄造行業是支撐裝備制造業乃至工業經濟體系發展的基礎產業,同時又是裝備制造業能耗大戶,其能耗占裝備制造業能耗的30%。如何在保障支撐工業經濟體系發展中,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鑄造行業發展路子來,是新一屆中國鑄造協會一直在努力摸索實踐著的核心內容。
2010年是中國鑄造行業發展中比較關鍵的一年,在經歷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伴隨著新一輪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中國鑄造業企穩回升,喜迎新的發展;《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出臺首次把鑄造業提高到裝備制造業發展基礎的戰略高度,中國鑄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機遇。同時,如何把握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機遇,如何良性融入全球化競爭是我國鑄造工作者面臨的嚴峻課題。相信在政府的正確指導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將是鑄造業蓬勃發展的一年。
值此新年來臨之際,祝全國的鑄造工作者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