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布局新能源喜憂參半
自去年5月底上海發力推動新能源等九大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以來,上海國資在核電、風電、太陽能、IGCC、智能電網等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漸成規模。
但在太陽能領域,大多數國資尚無清晰思路。與核電、風電等已有基礎的產業不同,上海太陽能光伏產業被認為“醒得早,起得晚”。產業發展的整體落后,使得上海國資在這一產業進行布局時,面臨比其它產業更多的挑戰。
滬上國企密集進軍新能源
2月28日晚間,上海電氣(601727)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727,下稱上海電氣)發布公告,調整了2009年4月發布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上海電氣表示,此次調整后,募集的絕大部分資金將主要用于核電、風電產業,以強化其向核電、風電等新能源領域發展的戰略定位。
此前的2月2日,總投資15億元,生產2-5MW大型陸上及海上風機的上海電氣風電東臺制造基地正式開工。上海電氣董事長徐建國表示,該項目的開工,吹響的是上海電氣進軍海上風電的“集結號”。
據悉,上海電氣獨立自主設計的3.6兆瓦海上風機樣機將于2010年6月下線,年內安裝下海。藉此,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望成為繼火電設備之后,第二個銷售過百億元的拳頭產品。
這兩次大動作,均表明上海電氣正加快其在新能源產業的布局,將優勢資源向核電、風電轉移。徐建國表示,核電風電等新能源產業,上海電氣有市場、有優勢,下一步的任務是趁勢而上。
與此同時,另一國資巨頭上海申能集團已完成了其在世博太陽能項目上的大部分投資建設。世博太陽能項目總裝機容量4.6M瓦,總投資2億元。申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表示,1月11日,該項目已并網發電,目前日平均發電量6000度左右。
此前,申能投資建設的當時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并網型兆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臨港太陽能項目2008年已投入商業運營。其在風電、核電等產業的各個項目也正有序推進。
申能集團綜合管理部經理苗啟新告訴《上海國資》,申能集團十二五規劃正在制定中,其向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堅定不移。
這一點,從上海市第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的分布情況中清晰可見。上海市2009年第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共有53個,其中國資新能源項目9個,占近1/5。在這些項目中,企業的優勢行業被有意識強調。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上海電氣共有16個項目進入第一批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首批資金下達項目,其中,核電6個,風電3個,約占2/3。
在上海的新能源領域,具有產業基礎優勢的行業,多由國資領軍。最典型的是核電。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副院長王明彈認為,內地發展核電產業最具優勢的地區就是上海,因為上海具有產業基礎優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