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D
簡介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是做為一種通用集成電路生產的,他的邏輯功能按照用戶對器件編程來搞定。一般的PLD的集成度很高,足以滿足設計一般的數字系統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由設計人員自行編程而把一個數字系統“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必去請芯片制造廠商設計和制作專用的集成電路芯片了。分類
目前使用的PLD產品主要有:1、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PLA(field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2、可編程陣列邏輯PAL(programmable array logic);3、通用陣列邏輯GAL(generic array logic);4、可擦除的可編程邏輯器件EPLD(erasab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5、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其中EPLD和FPGA的集成度比較高。有時又把這兩種器件稱為高密度PLD。發展歷程
早期的可編程邏輯器件只有可編程只讀存貯器(PROM)、紫外線可按除只讀存貯器(EPROM)和電可擦除只讀存貯器(EEPROM)三種。由于結構的限制,它們只能完成簡單的數字邏輯功能。其后,出現了一類結構上稍復雜的可編程芯片,即可編程邏輯器件,它能夠完成各種數字邏輯功能。典型的PLD由一個“與”門和一個“或”門陣列組成,而任意一個組合邏輯都可以用“與一或”表達式來描述,所以, PLD能以乘積和的形式完成大量的組合邏輯功能。這一階段的產品主要有PAL和GAL。PAL由一個可編程的“與”平面和一個固定的“或”平面構成,或門的輸出可以通過觸發器有選擇地被置為寄存狀態。PAL器件是現場可編程的,它的實現工藝有反熔絲技術、EPROM技術和EEPROM技術。還有一類結構更為靈活的邏輯器件是可編程邏輯陣列(PLA),它也由一個“與”平面和一個“或”平面構成,但是這兩個平面的連接關系是可編程的。PLA器件既有現場可編程的,也有掩膜可編程的。在PAL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一種通用陣列邏輯GAL,如GAL16V8,GAL22V10 等。它采用了EEPROM工藝,實現了電可按除、電可改寫,其輸出結構是可編程的邏輯宏單元,因而它的設計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至今仍有許多人使用。這些早期的PLD器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可以實現速度特性較好的邏輯功能,但其過于簡單的結構也使它們只能實現規模較小的電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20世紀80年代中期Altera和Xilinx分別推出了類似于PAL結構的擴展型 CPLD和與標準門陣列類似的FPGA,它們都具有體系結構和邏輯單元靈活、集成度高以及適用范圍寬等特點。這兩種器件兼容了PLD和通用門陣列的優點,可實現較大規模的電路,編程也很靈活。與門陣列等其它ASIC相比,它們又具有設計開發周期短、設計制造成本低、開發工具先進、標準產品無需測試、質量穩定以及可實時在線檢驗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產品的原型設計和產品生產(一般在10,000件以下)之中。幾乎所有應用門陣列、PLD和中小規模通用數字集成電路的場合均可應用FPGA和CPLD器件。
組成
·一個二維的邏輯塊陣列,構成了PLD器件的邏輯組成核心。
·輸入/輸出塊:連接邏輯塊的互連資源。
·連線資源:由各種長度的連線線段組成,其中也有一些可編程的連接開關,它們用于邏輯塊之間、邏輯塊與輸入/輸出塊之間的連接。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