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機遇 高鐵改變未來中國經濟形態
出臺“在鐵路投入2萬億元”的舉措,可看做是中國政府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拉動內需的最大投入。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沖擊,中國外向型經濟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出口增長放緩,拉動內需、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就成為當下惟一可行的辦法。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國務院確定了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如果說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是用基礎建設(高速公路和房地產)帶動一系列產業鏈的增長,那么,這次出臺“在鐵路投入2萬億元”的舉措,可看做是中國政府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拉動內需的最大投入。
以京滬高鐵為例,京滬高鐵全長約1318公里,投資總額達到2100億元,每公里綜合造價達到1.59億元。到2020年中國高鐵里程將達到1.6萬公里,中國高鐵耗資將超過2萬億元。呂長清告訴記者,如此大規模的高鐵建設及建成運營,將對未來中國經濟區域及產業結構產生重大的影響,也會給相關的行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中國高鐵建設的加快,無疑給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哪些行業會在高鐵時代獲利呢?
呂長清認為,反周期運行的中國高鐵建設高潮將帶動鐵路基建、動車組、鐵路信號、鐵路配件、鋼鐵、水泥等眾多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高鐵盛宴正在展開。
以建國以來投資僅次于“三峽工程”的京滬高鐵為例。在這條現代化的鐵路線上,應用了眾多的高新科技:全線鋪設無縫線路和無砟軌道;鐵路線路、牽引供電、通信信號等基礎設施采取多種減振、降噪、低能耗、少電磁干擾的環保措施;全線實行防災安全實時監控;運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動力分散型電動車組,由集行車控制、調度指揮、信息管理和設備監測于一體的綜合自動化系統統一指揮,以確保實現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適性、大能力、強兼容、高正點率、高安全性的現代化旅客運輸。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謝從軍認為,京滬高鐵的開工,給鐵路產業鏈上的建筑、設備、配件、電氣等行業帶來巨大訂單,相關上市公司受益匪淺。大力發展高鐵,最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就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京滬高鐵建設的投資主要用于固定設施與裝備,其中裝備分為移動設備和電子控制系統。電子控制系統涉及計算機技術、高端通訊設備和大量電纜、光纖材料的使用,還有電力能源和電力設備,這些行業將收獲大量的訂單。在產業鏈上,電氣行業的訂單將達到50億元,毛利率在30%~40%;鐵路設備的訂單將達到300億元,在毛利率5%~12%之間;鐵路配件的訂單將達到16億元,毛利率在10%~30%。
海通證券分析師龍華表示,高鐵建設周期的受益者是鐵路信息化設備制造行業,軌道交通裝備及零部件制造行業,高鐵建設施工行業等。其中,信息化設備投資是鐵路投資的重要部分,信號設備又是最相關的環節。伴隨高鐵投資的展開,將衍生出各種新型信號系統,使得鐵路信號設備投資增速顯著大于鐵路投資增速。隨著未來三年中國高速動車組集中亮相,海外高速動車組市場的拓展、維修服務和更新需求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此外,受益于國產化率的提升,普通路網電氣化改造及車票實名制推廣都將是后高鐵時代的亮點。
呂長清指出,從日本新干線高鐵以及中國高速公路對經濟的影響來看,最直接的結果是縮短了區域及城市之間地理空間,將對我國的產業地理格局及大城市圈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國務院確定了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如果說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是用基礎建設(高速公路和房地產)帶動一系列產業鏈的增長,那么,這次出臺“在鐵路投入2萬億元”的舉措,可看做是中國政府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拉動內需的最大投入。
以京滬高鐵為例,京滬高鐵全長約1318公里,投資總額達到2100億元,每公里綜合造價達到1.59億元。到2020年中國高鐵里程將達到1.6萬公里,中國高鐵耗資將超過2萬億元。呂長清告訴記者,如此大規模的高鐵建設及建成運營,將對未來中國經濟區域及產業結構產生重大的影響,也會給相關的行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中國高鐵建設的加快,無疑給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哪些行業會在高鐵時代獲利呢?
呂長清認為,反周期運行的中國高鐵建設高潮將帶動鐵路基建、動車組、鐵路信號、鐵路配件、鋼鐵、水泥等眾多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高鐵盛宴正在展開。
以建國以來投資僅次于“三峽工程”的京滬高鐵為例。在這條現代化的鐵路線上,應用了眾多的高新科技:全線鋪設無縫線路和無砟軌道;鐵路線路、牽引供電、通信信號等基礎設施采取多種減振、降噪、低能耗、少電磁干擾的環保措施;全線實行防災安全實時監控;運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動力分散型電動車組,由集行車控制、調度指揮、信息管理和設備監測于一體的綜合自動化系統統一指揮,以確保實現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適性、大能力、強兼容、高正點率、高安全性的現代化旅客運輸。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謝從軍認為,京滬高鐵的開工,給鐵路產業鏈上的建筑、設備、配件、電氣等行業帶來巨大訂單,相關上市公司受益匪淺。大力發展高鐵,最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就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京滬高鐵建設的投資主要用于固定設施與裝備,其中裝備分為移動設備和電子控制系統。電子控制系統涉及計算機技術、高端通訊設備和大量電纜、光纖材料的使用,還有電力能源和電力設備,這些行業將收獲大量的訂單。在產業鏈上,電氣行業的訂單將達到50億元,毛利率在30%~40%;鐵路設備的訂單將達到300億元,在毛利率5%~12%之間;鐵路配件的訂單將達到16億元,毛利率在10%~30%。
海通證券分析師龍華表示,高鐵建設周期的受益者是鐵路信息化設備制造行業,軌道交通裝備及零部件制造行業,高鐵建設施工行業等。其中,信息化設備投資是鐵路投資的重要部分,信號設備又是最相關的環節。伴隨高鐵投資的展開,將衍生出各種新型信號系統,使得鐵路信號設備投資增速顯著大于鐵路投資增速。隨著未來三年中國高速動車組集中亮相,海外高速動車組市場的拓展、維修服務和更新需求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此外,受益于國產化率的提升,普通路網電氣化改造及車票實名制推廣都將是后高鐵時代的亮點。
呂長清指出,從日本新干線高鐵以及中國高速公路對經濟的影響來看,最直接的結果是縮短了區域及城市之間地理空間,將對我國的產業地理格局及大城市圈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