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挖重工QUY1250開創履帶式起重機新紀元
5月19日,一個新的亞洲紀錄在遼寧撫順誕生———亞洲制造的最大噸位履帶式液壓起重機QUY1250在撫挖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撫挖重工)成功下線并交付用戶——中國一冶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冶)。
交車儀式同時,撫挖重工舉行新工業園的奠基典禮。40萬平方米的廠區即將在位于“沈撫新城”的撫順李石開發區拔地而起。新產品、新廠區,這兩個“新”標志著撫挖重工發展拉開了嶄新一頁。
強強合作
撫挖重工與中國一冶,在其所屬的行業內都是龍頭企業,代表了履帶式起重機市場產業鏈的產、需兩端。雙方的強強聯合正是這臺1250噸產品誕生的基礎。
去年,中國一冶決定擴充企業履帶式起重機的擁有量。一筆價值超越億元的訂單令眾多企業垂涎欲滴。
中國一冶董事長苑玉成說,中國一冶的履帶式起重機等設備一向定位于全球采購。經過多番比較,他們先放棄了與國內其它企業的合作,然后又放棄了向世界知名企業訂購的打算,最終選定了撫挖重工的產品。
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艾慶祝介紹,中國一冶目前已擁有20多臺撫挖的產品,本次采購是最大的一單,共計包括這臺1250噸履帶式起重機在內的12臺產品,訂單金額達1.4億元。這臺1250噸履帶式起重機將為中國一冶工程承包建設項目帶來新的能力,他們將采取公司內部承包租用,同時對外出租承攬業務市場化運作方式,以確保機器的使用效率。
中國一冶與撫挖重工之間的關系并不止步于一筆筆訂單,去年4月22日,正是在這筆訂單的簽約儀式上,雙方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比如這次撫挖重工新工業園的建設,正是由中國一冶承擔下來的。
苑玉成認為,與撫挖重工的多年合作,使兩家企業建立起了信任和協同作戰的默契,這讓中國一冶擁有了大膽選擇撫挖重工的底氣。他認為,作為國內首臺最大起重量達1250噸的履帶式起重機,該產品令他感到震憾,相信會對中國一冶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為什么選擇撫挖重工?艾慶祝說,在產品的性能價格比上,撫挖重工有不可多得的優勢。
回顧撫挖重工的產品發展歷程,幾乎就是一部中國履帶式起重機的早期發展史。1984年,當時的撫順挖掘機制造廠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50噸產品,開創了中國履帶式起重機自主研發制造的先河。此后的近20年時間內,和整個中國履帶式起重機行業一樣,撫挖重工也一度陷入沉寂。2003年底,積重難返的東北老國企遭遇寧波思維———浙江商人徐楗元入主撫挖重工。改制后的撫挖重工迅速煥發出活力,第二年,撫挖重工旋即推出中國第一臺80噸產品;2005年,第一臺250噸產品;2006年,第一臺350噸產品……連續三年,撫挖重工不斷刷新著行業噸位紀錄。
現在,撫挖重工已經發展成為研發能力強、產品噸位型號齊全、專業化程度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履帶式起重機專業制造商。 無論液壓履帶式起重機的產銷量還是市場份額,目前都居國內行業前列。
雙方的強強聯合,一方面使得我國工程機械超大型產品的研發制造能力及水平步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如中國一冶集團等國內大型施工企業實力的不斷提升。
恒心主業
“我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裝備制造業的,而且至今也搞不清很多事情。”徐楗元,作為撫挖重工的所有者,這位來自于江南的實業家自言對工業制造所知不多,“我以前做過很多事情,建筑、輕工等等都做過,只是沒想到會搞機械。”
雖然進入工程機械制造行業已有七年,但徐楗元仍然謹言慎行,在業內保持低調而難得現身。所以撫挖重工這一次高調出位,引起了人們的新奇與關注。但是在短促和熱烈的儀式與慶典活動中,徐楗元幾乎沒有給記者機會,面對媒體的提問也往往笑而不答。
徐楗元說,他是在一次聚會閑聊中,被幾個東北朋友“忽悠”到撫順的。徐楗元承認,東北老工業基地給了他十分優厚的投資政策環境,他的回報就是把撫挖做大、做強;對國家,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曾經有過外資溢價3億元最終至出價12億元收購他手中的撫挖重工,但是徐楗元在最后一刻終于下定決心將做好撫挖重工當做一生的事業而予以拒絕。
如今,這位土生土長的江南人,一年之中有超過十個月的時間待在撫順,不僅如此,還將自己的一位香港好友招引來投資建設,從而讓沈撫新城出現了第一家五星級酒店。
無論徐楗元如何低調,撫挖重工在市場上的表現卻不能不說令人驚嘆。改制以來,撫挖重工的累計平均發展速度超過76%。在全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有近2600臺由撫挖重工生產的履帶式起重機正在服務于這些國家的經濟建設。
此次交付使用的QUY1250的亮相更是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中國一冶機械化施工公司副總經理車友山說,通過與目前國內市場上主流的千噸級產品比較,這款產品已經基本達到了與德馬格CC6800和馬尼托瓦克M21000的同等性能。
行業第一的桂冠正是這般“輕松”地被自詡為門外漢的徐楗元摘走。
起而行之
中國履帶式起重機行業太需要一家異軍突起的企業了,中油吉林化建股份吊裝運輸公司經理田寶森說。
他說,十年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產品存在的問題很多,以至于讓用戶難以下定決心購買本土品牌產品,即使撫挖重工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曾經在一段時間內,采購國產履帶式起重機這個話題讓他們談虎色變。
田寶森說,中國產品普遍存在“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的特點。為了與外資企業相對抗,中國企業注重講求售后服務,恨不得每賣出一臺車就跟出去一名售后服務人員。他說,可是用戶的要求卻是盡可能減少甚至無售后服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提高產品質量。
田寶森說,從國際化采購和制造能力的角度來看,大噸位履帶吊國產化已不是什么難題和神話,但是與國際頂尖企業的技術差距和精細化制造加工能力相比,使得制造成品投放市場后的效果有了很大的不同,卻始終是業內必須承認和面對的現實。
經過近年來行業的高速發展,本土品牌的崛起速度可謂驚人。在小噸位履帶式起重機方面國產品牌主導地位已不可撼動,大噸位產品的研發也突飛猛進。撫挖重工總經理特別助理狄向東說,困擾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就在于核心配套件和關鍵原材料。撫挖重工應對這一挑戰的思路是:通過科學精確的國際化采購流程,確保核心配套件和關鍵原材料的可靠供應。同時,撫挖重工也正在致力于優化設計,將模塊化、通用化的理念貫徹于產品設計之中,以減少核心配套件和關鍵原材料的品種、規格復雜狀況。以達到優化成本,保證供應的目的。
在看到撫挖重工的1250噸產品之后,田寶森認為,在行業內,撫挖重工是最有能力擔當起與世界巨頭競爭重任的企業之一。作為采購和使用單位,他希望,中國的產品制造在實現了制造能力與世界同步發展的同時,能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產品的性能與可靠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