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美在光伏領域的競爭現狀
“光伏研發領域中,美國企業關注的是長期技術突破,而中國企業大多停留在對現有技術進行完善,不僅投入力度上相對不足,在前瞻性上也有待加強?!?
6月8日,在上海召開的全球綠色能源峰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董事長MichaelLiebreich作出上述表示。
根據彭博新能源的《中美清潔能源關系白皮書》,雖然中國光伏企業已經在總產能上遠遠甩開美國,但是在科研投入比例上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研發方向上,中國光伏企業依舊以現在最主流的硅基電池為重點,美國企業更多關注薄膜電池以及新型電池的技術研發。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尚德、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阿特斯以及Solarfun在研發上總共投入了4700萬美元,而美國排名前五的太陽能企業總共投入了1.28億美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的研發金額僅占美國前三大光伏企業的37%,這一比例在2008年為40%,2007年為51%。
在科研投入與總收入的比例方面,英利綠色能源以3.4%排名中國第一,尚德電力以1.4%位居第二,第三位的天合光能為0.6%,第四位的阿斯特為0.5%;美國科研投入第一位的EvergreenSolar為6.6%,第二位的FirstSolar為3.8%,第三位的SunPower為2.0%。
以尚德為例,去年1600萬美元科研總投入中的大部分用于新產品“冥王星”的研發。根據彭博新能源的數據,“冥王星”的光電轉化效率為16%,是目前全球硅基電池中最高的。而美國的光伏企業,比如FirstSolar將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科研重點,這是一種“目前并不成熟但可能成為將來主流”的光伏技術。
MichaelLiebreich說,中美兩國在光伏領域的競爭并非你死我活的競賽。美國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而中國企業能發揮其低人力成本以及大規模生產的優勢降低新技術的商用成本,這種類似上下游的合作模式將使全球受益。
資料顯示,硅基電池在發電效率上具有優勢,能達到14%以上,但其原材料成本過高,價格波動幅度過大;另外,硅產業從提純、澆鑄,到切片、組裝,整個過程耗電量巨大。也正因為上述缺點,中國以高能耗為代價生產多晶硅電池并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生產模式備受詬病。
薄膜太陽能電池則使用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屬片等材料作為基板,生產過程簡單。有觀點認為,如果薄膜太陽能電池能夠將目前10%以下的光電轉化率提升至硅基電池的平均水平,則可能成為未來光伏市場的主流。
6月8日,在上海召開的全球綠色能源峰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董事長MichaelLiebreich作出上述表示。
根據彭博新能源的《中美清潔能源關系白皮書》,雖然中國光伏企業已經在總產能上遠遠甩開美國,但是在科研投入比例上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研發方向上,中國光伏企業依舊以現在最主流的硅基電池為重點,美國企業更多關注薄膜電池以及新型電池的技術研發。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尚德、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阿特斯以及Solarfun在研發上總共投入了4700萬美元,而美國排名前五的太陽能企業總共投入了1.28億美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的研發金額僅占美國前三大光伏企業的37%,這一比例在2008年為40%,2007年為51%。
在科研投入與總收入的比例方面,英利綠色能源以3.4%排名中國第一,尚德電力以1.4%位居第二,第三位的天合光能為0.6%,第四位的阿斯特為0.5%;美國科研投入第一位的EvergreenSolar為6.6%,第二位的FirstSolar為3.8%,第三位的SunPower為2.0%。
以尚德為例,去年1600萬美元科研總投入中的大部分用于新產品“冥王星”的研發。根據彭博新能源的數據,“冥王星”的光電轉化效率為16%,是目前全球硅基電池中最高的。而美國的光伏企業,比如FirstSolar將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科研重點,這是一種“目前并不成熟但可能成為將來主流”的光伏技術。
MichaelLiebreich說,中美兩國在光伏領域的競爭并非你死我活的競賽。美國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而中國企業能發揮其低人力成本以及大規模生產的優勢降低新技術的商用成本,這種類似上下游的合作模式將使全球受益。
資料顯示,硅基電池在發電效率上具有優勢,能達到14%以上,但其原材料成本過高,價格波動幅度過大;另外,硅產業從提純、澆鑄,到切片、組裝,整個過程耗電量巨大。也正因為上述缺點,中國以高能耗為代價生產多晶硅電池并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生產模式備受詬病。
薄膜太陽能電池則使用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屬片等材料作為基板,生產過程簡單。有觀點認為,如果薄膜太陽能電池能夠將目前10%以下的光電轉化率提升至硅基電池的平均水平,則可能成為未來光伏市場的主流。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中國集成電路企業漸成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