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贊助世界杯的背后:中外企業競爭加劇
7月1日,保定。淅淅的陰雨并沒有影響“中國英利”的“高溫”。
“英利,不是上世界杯了嗎?”在前往英利集團的途中,保定一位的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道。
路上,記者沒有發現多少英利的廣告宣傳,這一點似乎說明著英利曾經的低調形象。而如今,伴隨激烈的的世界杯,全球首家可再生能源的世界杯贊助商、中國第一個世界杯贊助企業的頭銜早已讓英利名揚全球。
英利“低調”變“高調”的背后,是世界光伏市場爭奪戰愈演愈烈。
本土企業加快全球擴張
在通往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辦公室的樓道中,“中國英利”在世界杯上的展示畫隨處可見。
一般來講,國際足聯不允許贊助商在廣告設計中出現國別。但是英利堅持使用“中國·英利”二字,為此次世界杯添加中國元素。英利贊助世界杯之所以成功,還有一點就是綠色能源和綠色足球概念相合。
“產品的高性價比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從這個角度講,中國英利在全球行業目前不亞于任何企業。”馬學祿說。
不過,外界認為英利在豪賭世界杯,其高額代價有8000萬美元、6000萬美元、5億元等多種說法。
“這個數字肯定不像他們說的那樣。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肯定是物有所值。進軍世界杯并非英利一時沖動,效果已經大大超過我們的預期。”馬學祿說。
數據顯示,金融危機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力新能源。僅光伏市場就從最初的七八個國家擴展到三十幾個國家。從光伏市場結構看,在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光伏市場約有50%屬于大型地面發電項目,還有50%屬于居民屋頂項目。
“足球發達地區往往是光伏需求量大的地區。歐洲居民住戶多數為單體、距離較遠的房屋,將來居民或較小規模的企業應用太陽能的潛力會比較大。未來海外太陽能光伏組件的BTOC市場份額必然快速擴大。”馬學祿說,知名度提升,將有助英利綠色能源向全世界的推廣。
事實上,金融危機之后,英利在全球的擴張正步步加快。
自3年前登陸美國紐交所主板后,去年,英利在海南籌劃可再生能源項目,成為除本部之外的最大投資。這一擴張不僅距離歐洲更近,而且可以輻射東南亞。今年4月20日,由英利自己設計并施工的南非第一個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工程并網成功,借助贊助世界杯的效果,英利在非洲市場的開拓已經開始。
“中國制造”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仍然主要依靠低價格,顯現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缺憾。“中國英利”一夜走紅的另一面,是在光伏市場上中國產品不僅有性能價格比的優勢,品牌的力量也已開始顯現。
整個中國的制造業都存在這一問題:世界性品牌太少,在高新技術方面的領先程度太低,在世界市場和核心技術方面的占有率不高。
在馬學祿看來,在中國所有的產業當中,能夠和世界同步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是光伏產業。“中國現在的制造能力大體上相當于全球的40%以上,應當抓住機遇,保持在光伏行業的高科技方面與世界同步,直至超越發達國家。”
外企窺覬中國市場
中國企業位居世界太陽能電池供應商前列。然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曾向本報記者介紹,由于國內外價格差較大,加上國內政策不到位,中國98%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都出口到國外。
在產業和市場倒掛的同時,隨著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視,太陽能產品的需求正面臨著增長的機會。外資企業加速了開拓中國太陽能市場的步伐。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應用材料公司5月簽署了一份協議,將向中國新奧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出售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生產出來的電池將用于重要國有替代能源項目,其開發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即將在內蒙古新建一座大型太陽能發電場。
本報記者還獲悉,7月上旬,由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中心的成員以及代表6家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公司的行業管理人員和領導者組成的代表團將訪華。其中就有太陽能企業。
不過,國內企業并沒有等閑而坐。在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方面,中國第二批光伏并網發電招標已于6月23日啟動。
本報記者從一位英利內部人士處獲悉,英利參與此次招標。不過,該人士不愿意透露過多細節。
2009年3月,第一批光伏并網發電招標敦煌10兆瓦項目全國招標時,國投電力和英利控股組成的聯合招標體曾以0.69元/千瓦時的低報價轟動業內。
“光伏價格并非高不可攀。光伏想在中國打開市場,首先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否則就不可能在中國推開。”馬學祿說。
在馬學祿看來,光伏產品存在很多成本降低的因素。比如,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正不斷提高;整個設備的國產化在不斷加快;產業鏈條在日趨均衡,光伏逆變系統和控制系統的發展大有可為等。
他舉例,建1千瓦的火電需要4000元,節約1千瓦的電能需要2000元。假如發展經濟需要增加1億千瓦火電,需要總投入4000億元。如果其中一半即5000萬千瓦用于建火電廠的方式來解決,而另一半則用節電的方式來解決。實際上只需要投入3000億元,可以節約出1000億元。光伏電池壽命是25年,把這1000億元用于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將建立巨大的能源儲備。
“提高太陽能電池以外的附屬產品的壽命和價值,以及產品的實用性和品質,民用太陽能的成本會得到大幅下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新材料的推出,光伏發電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伴隨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能源政策的不斷出臺等,太陽能會很快走向千家萬戶。”英利光伏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士元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