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數電動汽車推廣的六大難題
最近對電動汽車這個事情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同事討論了很多,把一些想法記錄一下。
1.以目前的電池的技術,能量密度和使用的1km的單位成本,要把電動汽車做到和同等的燃油車的相類似的性能非常的難。并且由于汽車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40~85degC)下,對電池需要加熱又需要散熱。并且如果做一個完美的電動汽車(也包括插入式的混合動力的汽車),滿足很大的續航能力,滿足合理的充電時間,滿足合理的使用成本,這非常困難。
2.是否可將目的限定于以下的兩個區域或者是細分市場。
a.特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有幾個考慮因素。省油,這是由于本來交通能力有限,上下班的時候由于堵車,很費油并且污染空氣,那么設計那種上下班專用的電動車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畢竟在大城市傳統車很難達到理想的使用工況,這種車的特點是,底盤很低,符合城市的道路交通狀況。
b.沿海的縣城和農村:對我們國家來說,城市化是需要慢慢以城鎮化為代表推進的。那么在沿海的平原地區,我們是否可以做那些較低時速的電動車?比如限制在60KM/時,續航能力也可以設計在50~100KM之內。這樣電池可以做的更小,車體可以做的更輕。
當然這個想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電動車是否和傳統車共享同一條公路,是否可以上國道,甚至還有降低駕駛電動車的駕照難度等等。現在山東省的山寨車(《“山寨汽車”在中國縣級市悄然興起》)慢慢成為一塊應用,電動自行車數量可以過億。在這些地區,居民有使用安全的交通工具的需求,電動自行車畢竟缺乏一定的保護,也很難解決與行人的的共處問題。如果城鎮居民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享受汽車的生活,可以提高很高的生活質量。
3.國家給PHEV和EV的補貼可以持續多少時間和堅持多少范圍?
這個問題其實很關鍵,一輛EV最高的補貼為6W,但是其價格少則20多萬,多則30W以上。對普通的第一車消費者來說并不是太好的選擇。在中國這樣的汽車保有率較低的國家來說,發展傳統車對石油的需求太大。發展電動車成本又太高,很多時候這是個不得已的選擇。國家引導方向,是否需要持續很大很長的范圍,也是個問題。
1.以目前的電池的技術,能量密度和使用的1km的單位成本,要把電動汽車做到和同等的燃油車的相類似的性能非常的難。并且由于汽車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40~85degC)下,對電池需要加熱又需要散熱。并且如果做一個完美的電動汽車(也包括插入式的混合動力的汽車),滿足很大的續航能力,滿足合理的充電時間,滿足合理的使用成本,這非常困難。
2.是否可將目的限定于以下的兩個區域或者是細分市場。
a.特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有幾個考慮因素。省油,這是由于本來交通能力有限,上下班的時候由于堵車,很費油并且污染空氣,那么設計那種上下班專用的電動車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畢竟在大城市傳統車很難達到理想的使用工況,這種車的特點是,底盤很低,符合城市的道路交通狀況。
b.沿海的縣城和農村:對我們國家來說,城市化是需要慢慢以城鎮化為代表推進的。那么在沿海的平原地區,我們是否可以做那些較低時速的電動車?比如限制在60KM/時,續航能力也可以設計在50~100KM之內。這樣電池可以做的更小,車體可以做的更輕。
當然這個想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電動車是否和傳統車共享同一條公路,是否可以上國道,甚至還有降低駕駛電動車的駕照難度等等。現在山東省的山寨車(《“山寨汽車”在中國縣級市悄然興起》)慢慢成為一塊應用,電動自行車數量可以過億。在這些地區,居民有使用安全的交通工具的需求,電動自行車畢竟缺乏一定的保護,也很難解決與行人的的共處問題。如果城鎮居民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享受汽車的生活,可以提高很高的生活質量。
3.國家給PHEV和EV的補貼可以持續多少時間和堅持多少范圍?
這個問題其實很關鍵,一輛EV最高的補貼為6W,但是其價格少則20多萬,多則30W以上。對普通的第一車消費者來說并不是太好的選擇。在中國這樣的汽車保有率較低的國家來說,發展傳統車對石油的需求太大。發展電動車成本又太高,很多時候這是個不得已的選擇。國家引導方向,是否需要持續很大很長的范圍,也是個問題。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低壓電器行業獲更多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