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決定高度 與威盛“中國芯”共同成長
“你好,Johny 5!”,在上海世博園威盛展館,一個外形頗似《星際總動員》主角的機器人笑對八方來客。
與眾不同是,這個世博機器人擁有一顆“中國芯”。
它采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威盛中國芯芯片,因此可以說它是一個擁有中國智慧的機器人。而成就它的,是來自寶島臺灣的芯片企業,威盛電子。后者似乎要借世博會向世界宣布:中國人也有自己的芯片!
中國芯夢想堅守
作為全球唯一擁有x86 CPU自主知識產權的華人企業,威盛電子依靠自身努力從歐美廠商的壟斷夾縫中破圍而出,從而成長為全球第三大x86芯片廠商,為中國創造在IT產業制高點上爭得了一席之地。而從威盛中國芯的成長歷程中,不難發現其之所以能夠挑戰行業霸權的個性基因。
據報道,威盛董事長王雪紅是一個喜歡長跑的人,一個禮拜四次,風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無例外。這種執著和毅力也通過掌舵者的個人品質傳遞到威盛的企業秉性中。
時鐘撥回到20年前,當時英特爾是芯片產業絕對的巨無霸,套用馬云的話,英特爾帶上顯微鏡也看不到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80年代正是臺灣代工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為什么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芯片企業?” 此時,尚在臺灣大眾電腦任職的王雪紅萌生了自己研發芯片組的念頭。這個念頭得到技術天才、后來的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的支持,于是王雪紅抵押掉母親送給自己的一套房子,注冊成立了一家名叫威盛電子的芯片企業。
成立之初的威盛,陳文琦率領規模尚不太大的研發團隊,以黑馬之勢殺進了由英特爾長期控制的芯片組市場。以往被歐美廠商牢牢掌握的領域里,升起了一顆屬于中國的新星――威盛“中國芯”。同時,90年代PC市場的快速膨脹加速了威盛電子的成長速度,憑借著兢兢業業的研發和經營,威盛電子在芯片組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00年的時候,威盛已成功掠取一半的芯片組市占率,同時榮登臺灣股王,創造了1258億元新臺幣的市值,成為芯片領域舉足輕重的廠商。
視野決定高度
2000年前后,威盛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并倡導綠色計算概念,這是一個涵蓋無碳凈氧計算、太陽能計算科技、無鉛封裝/ROHS計算科技、節能計算技術和靜音計算技術的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概念,并推出一系列令業界吃驚的低功耗芯片產品。
在布道“綠色計算”之外,威盛在產業布局方面顯得更具野心。它沒有滿足于僅僅作為一個IC設計公司,而是逐漸發展到覆蓋CPU/GPU/CHIPSET/通信芯片等各個領域的自主產權技術平臺企業,成長為全球唯一一家橫跨CPU、GPU和移動通訊芯片三大領域的芯片廠商。
在獲得市場的成功之后,威盛電子也為自己的品牌形象選擇了一個管家,德盛嘉會公關公司。
面對激烈市場的競爭,威盛和德盛一起將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方向。在技術方面,威盛針對芯片行業不斷升級的速度和性能激戰;在品牌建設方面,德盛協助威盛打造了一系列的活動,為威盛逐步打開行業內外的知名度。
中國永遠是大本營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威盛電子在全球擁有員工 2000 多名,并先后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建立研發中心,而威盛“中國芯”也從此深深扎根于中國大陸市場。
落地中國預示著威盛“中國芯”戰略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芯的普及,威盛不僅隆重地將得意之作Nano玲瓏處理器的首發儀式放在中國,而且通過“中國芯”品牌標識的發布,將多年堅守的“中國芯”夢想物化成凝聚“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潮流、中國驕傲”的全新logo,傳遞給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及消費者。
“生為中國人,當有中國心”,威盛扎根中國的企業戰略,也延伸到了企業責任層面。十年來,威盛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融入中國社會發展之中,推動了綠色計算、pc-1等一系列回饋社會的主題行動,成為第一家公開購買碳排量的華人企業,全力支持中國節能減排事業。從2005開始,威盛連續五年贊助承辦“全國‘六一’國際兒童節威盛中國芯計算機表演賽”,與北大、清華、北航、北郵等多個高校有著長期廣泛的公益合作。在四川地震后,威盛注資3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威盛信望愛基金會”,組織義工赴四川災區參與震后重建。在今年玉樹地震后,王雪紅在第一時間通過紅十字會向災區捐助價值一千萬元人民幣的善款及物資,成為玉樹強震后中國紅十字會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贈,也是來自臺灣同胞的最快援助之一。
深具赤子情懷的王雪紅,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中國芯品牌標識發布會上動情表白,“推動中國創造的崛起,共塑中國創造的國際形象,是所有兩岸三地企業的共同責任。以‘中國芯’為中國人在世界IT科技制高點占據一席之地,是威盛的光榮,也是威盛的使命。威盛愿意盡己所能,攜手中國產業鏈合作伙伴,凝聚中國智慧,爆發中國力量,共同促進這一宏偉進程。”
與眾不同是,這個世博機器人擁有一顆“中國芯”。
它采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威盛中國芯芯片,因此可以說它是一個擁有中國智慧的機器人。而成就它的,是來自寶島臺灣的芯片企業,威盛電子。后者似乎要借世博會向世界宣布:中國人也有自己的芯片!
中國芯夢想堅守
作為全球唯一擁有x86 CPU自主知識產權的華人企業,威盛電子依靠自身努力從歐美廠商的壟斷夾縫中破圍而出,從而成長為全球第三大x86芯片廠商,為中國創造在IT產業制高點上爭得了一席之地。而從威盛中國芯的成長歷程中,不難發現其之所以能夠挑戰行業霸權的個性基因。
據報道,威盛董事長王雪紅是一個喜歡長跑的人,一個禮拜四次,風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無例外。這種執著和毅力也通過掌舵者的個人品質傳遞到威盛的企業秉性中。
時鐘撥回到20年前,當時英特爾是芯片產業絕對的巨無霸,套用馬云的話,英特爾帶上顯微鏡也看不到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80年代正是臺灣代工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為什么中國人沒有自己的芯片企業?” 此時,尚在臺灣大眾電腦任職的王雪紅萌生了自己研發芯片組的念頭。這個念頭得到技術天才、后來的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的支持,于是王雪紅抵押掉母親送給自己的一套房子,注冊成立了一家名叫威盛電子的芯片企業。
成立之初的威盛,陳文琦率領規模尚不太大的研發團隊,以黑馬之勢殺進了由英特爾長期控制的芯片組市場。以往被歐美廠商牢牢掌握的領域里,升起了一顆屬于中國的新星――威盛“中國芯”。同時,90年代PC市場的快速膨脹加速了威盛電子的成長速度,憑借著兢兢業業的研發和經營,威盛電子在芯片組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00年的時候,威盛已成功掠取一半的芯片組市占率,同時榮登臺灣股王,創造了1258億元新臺幣的市值,成為芯片領域舉足輕重的廠商。
視野決定高度
2000年前后,威盛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并倡導綠色計算概念,這是一個涵蓋無碳凈氧計算、太陽能計算科技、無鉛封裝/ROHS計算科技、節能計算技術和靜音計算技術的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概念,并推出一系列令業界吃驚的低功耗芯片產品。
在布道“綠色計算”之外,威盛在產業布局方面顯得更具野心。它沒有滿足于僅僅作為一個IC設計公司,而是逐漸發展到覆蓋CPU/GPU/CHIPSET/通信芯片等各個領域的自主產權技術平臺企業,成長為全球唯一一家橫跨CPU、GPU和移動通訊芯片三大領域的芯片廠商。
在獲得市場的成功之后,威盛電子也為自己的品牌形象選擇了一個管家,德盛嘉會公關公司。
面對激烈市場的競爭,威盛和德盛一起將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方向。在技術方面,威盛針對芯片行業不斷升級的速度和性能激戰;在品牌建設方面,德盛協助威盛打造了一系列的活動,為威盛逐步打開行業內外的知名度。
中國永遠是大本營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威盛電子在全球擁有員工 2000 多名,并先后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建立研發中心,而威盛“中國芯”也從此深深扎根于中國大陸市場。
落地中國預示著威盛“中國芯”戰略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芯的普及,威盛不僅隆重地將得意之作Nano玲瓏處理器的首發儀式放在中國,而且通過“中國芯”品牌標識的發布,將多年堅守的“中國芯”夢想物化成凝聚“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潮流、中國驕傲”的全新logo,傳遞給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及消費者。
“生為中國人,當有中國心”,威盛扎根中國的企業戰略,也延伸到了企業責任層面。十年來,威盛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融入中國社會發展之中,推動了綠色計算、pc-1等一系列回饋社會的主題行動,成為第一家公開購買碳排量的華人企業,全力支持中國節能減排事業。從2005開始,威盛連續五年贊助承辦“全國‘六一’國際兒童節威盛中國芯計算機表演賽”,與北大、清華、北航、北郵等多個高校有著長期廣泛的公益合作。在四川地震后,威盛注資3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威盛信望愛基金會”,組織義工赴四川災區參與震后重建。在今年玉樹地震后,王雪紅在第一時間通過紅十字會向災區捐助價值一千萬元人民幣的善款及物資,成為玉樹強震后中國紅十字會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贈,也是來自臺灣同胞的最快援助之一。
深具赤子情懷的王雪紅,在今年1月份舉行的中國芯品牌標識發布會上動情表白,“推動中國創造的崛起,共塑中國創造的國際形象,是所有兩岸三地企業的共同責任。以‘中國芯’為中國人在世界IT科技制高點占據一席之地,是威盛的光榮,也是威盛的使命。威盛愿意盡己所能,攜手中國產業鏈合作伙伴,凝聚中國智慧,爆發中國力量,共同促進這一宏偉進程。”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