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是中國最大的物聯網
中科院院士、物聯網領域專家何積豐參觀了世博會后指出:“世博園是中國最大的物聯網,可以讓老百姓進一步了解互聯網。”此論從一種嶄新的角度評價了世博會,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物聯網是一種新興的科學技術,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一種應用。物聯網的內涵極其深廣。即以世博園而言,觀眾從刷票進園的那一刻起,已開始了一場物聯網的體驗之旅,也可以說是身不由己地走進了物聯網。現在使用的電子門票,正是物聯網技術的初步應用。世博電子門票本身的設計定位,使觀眾進入了園區后,就通過電腦向園區總部報告:觀眾是從哪里進園區,現在哪個場館人多,哪個場館人少。園區雖大,人數雖多,幾十萬觀眾的動態卻可以一目了然。世博園區的管理者可以隨時發出信息,調節觀眾進入場館的人數,使各個場館人流相對均衡一點。這是物聯網的最簡單運用。
其實,在世博園區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遍布在各個環節,屢見不鮮。比如,世博會里的節能車都有一顆“計算機心”。通過這顆“心臟”,車輛的運行狀況、方位等綜合信息,都能及時傳輸到服務后臺,有利于車輛的調度。除門票和節能車外,世博會里的許多場館也運用了物聯網技術。許多場館都已智能化,可以預先收集太陽能,把能量儲存起來,依靠物聯網操控,調節能量的釋放時間和強度。物聯網與世博會的主題是完全吻合的。物聯網在城市里的運用,將使我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世博園是中國最大的物聯網,世博園是物聯網奇妙作用廣泛而生動的展示。對每一個參觀者來說,進入世博園區,都是近距離地接觸了物聯網。在這個人流滾滾的大課堂里,游客們身臨其境地上了一堂物聯網的科普教育課。這對于今后中國物聯網的普及和應用,其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目前,數字醫療、電子書包等物聯網技術已滲入百姓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產生很多不可思議的改變。比如,通過數字醫療系統,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測量血壓、血糖、心跳等,精確度可達95%以上,還可以進行遠程診斷和治療。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惠及百姓的生活,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創造許多新興的職業,還可以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比如汽車產業,這幾年從歐洲國家進口的中檔車,車里有一半設備都是和物聯網相關的,每一個電子控制部件都與物聯網相關。據何積豐院士透露,一種具有汽車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服務功能已在上海面世推廣,可做到通知車主前方何處堵車,還能在剎車前及時通知后方車輛注意。現在已有幾百輛裝有“心臟”的實驗車投放到上海街道做壓力測試。這類汽車將逐步增加到幾萬輛。我想,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又將造福于千家萬戶,是值得慶賀的。
誠然,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作為互聯網的一種物化,推廣使用還有種種困難。這毫不足怪,就像手機等新興事物被公眾接受,要有一個過程。不過,可以肯定地說,隨著后世博時代的到來,物聯網改變我們的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將是指日可待的。
物聯網是一種新興的科學技術,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一種應用。物聯網的內涵極其深廣。即以世博園而言,觀眾從刷票進園的那一刻起,已開始了一場物聯網的體驗之旅,也可以說是身不由己地走進了物聯網。現在使用的電子門票,正是物聯網技術的初步應用。世博電子門票本身的設計定位,使觀眾進入了園區后,就通過電腦向園區總部報告:觀眾是從哪里進園區,現在哪個場館人多,哪個場館人少。園區雖大,人數雖多,幾十萬觀眾的動態卻可以一目了然。世博園區的管理者可以隨時發出信息,調節觀眾進入場館的人數,使各個場館人流相對均衡一點。這是物聯網的最簡單運用。
其實,在世博園區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遍布在各個環節,屢見不鮮。比如,世博會里的節能車都有一顆“計算機心”。通過這顆“心臟”,車輛的運行狀況、方位等綜合信息,都能及時傳輸到服務后臺,有利于車輛的調度。除門票和節能車外,世博會里的許多場館也運用了物聯網技術。許多場館都已智能化,可以預先收集太陽能,把能量儲存起來,依靠物聯網操控,調節能量的釋放時間和強度。物聯網與世博會的主題是完全吻合的。物聯網在城市里的運用,將使我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世博園是中國最大的物聯網,世博園是物聯網奇妙作用廣泛而生動的展示。對每一個參觀者來說,進入世博園區,都是近距離地接觸了物聯網。在這個人流滾滾的大課堂里,游客們身臨其境地上了一堂物聯網的科普教育課。這對于今后中國物聯網的普及和應用,其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目前,數字醫療、電子書包等物聯網技術已滲入百姓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產生很多不可思議的改變。比如,通過數字醫療系統,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測量血壓、血糖、心跳等,精確度可達95%以上,還可以進行遠程診斷和治療。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惠及百姓的生活,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創造許多新興的職業,還可以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比如汽車產業,這幾年從歐洲國家進口的中檔車,車里有一半設備都是和物聯網相關的,每一個電子控制部件都與物聯網相關。據何積豐院士透露,一種具有汽車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服務功能已在上海面世推廣,可做到通知車主前方何處堵車,還能在剎車前及時通知后方車輛注意。現在已有幾百輛裝有“心臟”的實驗車投放到上海街道做壓力測試。這類汽車將逐步增加到幾萬輛。我想,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又將造福于千家萬戶,是值得慶賀的。
誠然,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作為互聯網的一種物化,推廣使用還有種種困難。這毫不足怪,就像手機等新興事物被公眾接受,要有一個過程。不過,可以肯定地說,隨著后世博時代的到來,物聯網改變我們的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將是指日可待的。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ABB借三代核電進軍中國核電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