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端機械制造業陷入“外壓內棄”困境
一邊是不斷受到來自國外同行在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封鎖擠壓,另一邊是國內客戶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而導致生存空間有限,我國高端機械制造業仿佛正一步步陷入“外壓內棄”的困境。昨日(8月25日),在武漢舉行的“2010年海外智力為國服務研討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直言:“國有企業在采購的時候不要對國產高端機械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態度,國產設備只有在不斷生產實踐當中才能完善進步。同時,我國機械制造企業也應該花大力氣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和品牌建設。”而這尷尬的背后最需要的是基礎性人才的培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機械制造業得益于諸多利好因素正處于最好的時期。無論是在產業規模、產業發展速度還是進出口數量上,我們都取得長足的進步”,高級機械工程研究員蔡惟慈介紹稱,在十五期間,我國機械裝備產業規模增加了三倍,在2006年和2007年在實現了產值規模30%的增長后有所下降。但是今年1到7月份,我國機械制造業產值又達到了35.72%的增長,“可以說,從2000年到現在基本是翻了7倍,我估計2010年可以實現12萬億元產值規模。”
不過,他對媒體坦言,我國機械制造業尤其高端產品與世界同行和市場需求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的機械裝備中高端產品嚴重滿足不了市場客戶的需求,而且各項裝備品牌和質量信譽還不高。尤其是在基礎領域水平的差距非常明顯,研發和加工制造能力還落后很多。”他還以發電設備舉例子介紹稱,我國在這些領域的高檔那品主要依賴進口,“常規發電機組所需要的一些大型關鍵配套領域還很薄弱,依然依賴進口,我們自己產品競爭能力還不能靠自主創新來支撐。”
一位專門從事汽車微電子研究的海歸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就坦言:“汽車所需技術當中70%就是芯片技術,我們國產汽車在這個方面90%是依賴進口的。而與此同時,我們國家在芯片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投資還遠遠不夠。”
此外,我國機械行業人才培養的缺失導致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也是業內人士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蔡惟慈就直言:“很多問題從根本上看都是出在人上面。改革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在人才價值觀的培養上有著某些缺失。”他認為,學校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技術,更多的應該是價值觀的養成,“我們現在教育有一種趨于時髦的趨向,什么專業時髦就一下子全部學校都開設這個專業。而實際上,中國機械制造業中的一些傳統行業絕對沒有過剩、沒有過時,而恰恰是這方面的人才遠遠不足。”他強調,機械制造業的人才培養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通才教育不是不著地的教育。”
同時,蔡惟慈還表示,中國的機械制造業應該在觀念轉變、鼓勵創新和基礎性研究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因為“高端領域一味地靠從國外引進已經不現實了。我們的企業還需要特別關注某些外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要理直氣壯維護自己利益。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我感覺我們更多的是歧視國貨,而不是對國貨保護過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機械制造業得益于諸多利好因素正處于最好的時期。無論是在產業規模、產業發展速度還是進出口數量上,我們都取得長足的進步”,高級機械工程研究員蔡惟慈介紹稱,在十五期間,我國機械裝備產業規模增加了三倍,在2006年和2007年在實現了產值規模30%的增長后有所下降。但是今年1到7月份,我國機械制造業產值又達到了35.72%的增長,“可以說,從2000年到現在基本是翻了7倍,我估計2010年可以實現12萬億元產值規模。”
不過,他對媒體坦言,我國機械制造業尤其高端產品與世界同行和市場需求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的機械裝備中高端產品嚴重滿足不了市場客戶的需求,而且各項裝備品牌和質量信譽還不高。尤其是在基礎領域水平的差距非常明顯,研發和加工制造能力還落后很多。”他還以發電設備舉例子介紹稱,我國在這些領域的高檔那品主要依賴進口,“常規發電機組所需要的一些大型關鍵配套領域還很薄弱,依然依賴進口,我們自己產品競爭能力還不能靠自主創新來支撐。”
一位專門從事汽車微電子研究的海歸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就坦言:“汽車所需技術當中70%就是芯片技術,我們國產汽車在這個方面90%是依賴進口的。而與此同時,我們國家在芯片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投資還遠遠不夠。”
此外,我國機械行業人才培養的缺失導致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也是業內人士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蔡惟慈就直言:“很多問題從根本上看都是出在人上面。改革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在人才價值觀的培養上有著某些缺失。”他認為,學校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技術,更多的應該是價值觀的養成,“我們現在教育有一種趨于時髦的趨向,什么專業時髦就一下子全部學校都開設這個專業。而實際上,中國機械制造業中的一些傳統行業絕對沒有過剩、沒有過時,而恰恰是這方面的人才遠遠不足。”他強調,機械制造業的人才培養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通才教育不是不著地的教育。”
同時,蔡惟慈還表示,中國的機械制造業應該在觀念轉變、鼓勵創新和基礎性研究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因為“高端領域一味地靠從國外引進已經不現實了。我們的企業還需要特別關注某些外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要理直氣壯維護自己利益。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我感覺我們更多的是歧視國貨,而不是對國貨保護過多。”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