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判斷失誤 TCL多媒體上半年巨虧
8月27日,深圳TCL大廈的一間會議室,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面對媒體,一臉笑容——上個月,TCL集團剛剛完成的A股定向增發,募資45億元。
但喜悅并沒有持續太久。8月27日,TCL集團旗下主營彩電業務的TCL多媒體(1070.HK)發布2010年上半年財報,連續兩年盈利后,重陷虧損。為此,該公司去年10月剛剛上任的CEO于廣輝引咎辭職,這已經是TCL多媒體過去6年更換的第5位CEO。
然而,除了自身在互聯網電視和LED背光電視的戰略抉擇判斷錯誤外,TCL多媒體過去半年的遭遇,正是國產彩電市場的一個縮影。
2009年,國產彩電利用金融危機中,上游液晶面板價格回調以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帶來的爆發性增長,取得了近年來最好的業績,然而突如其來的意外高增長讓國產彩電對2010年國內市場做出了過于樂觀的預測,稱4000萬臺銷售量已經是保守估計,更有企業喊出了“黃金10年”的口號。
然而從2009年12月開始,市場的現實給國產彩電巨頭潑了一盆冷水,過高預期讓彩電企業的庫存危機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暴露出來,而液晶面板價格的下滑則加劇了這一危機,TCL多媒體正是這次危機的重災區。
互聯網電視判斷失誤
對于2010年上半年出現的3.34億港元虧損,TCL多媒體給出了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國內彩電行業的增長預測未達預期而導致前期庫存增高;為加速LED增長,二季度集中對舊款型LCD產品進行存貨清理,增加了銷售成本;以及公司業務重組費用、OEM業務調整及北美市場加強自有品牌銷售推廣、歐元持續貶值等因素的影響等。
在所有的虧損因素中,來自中國區清理庫存造成的損失最大,而且由于對傳統CCFL背光液晶電視產品的庫存清理要延續到今年8月,所以TCL多媒體第三季度的業績依然將受到影響。
在TCL集團于2004年實施跨國并購后,一直為其主要利潤來源的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來說,這次虧損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導致這次虧損的原因則來源于一次戰略選擇的失誤。
按照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的介紹,在液晶電視導入中國市場5年后其在2009年進入了爆發性增長,但是其附加值也在持續的價格戰中下降,這樣很多彩電廠家都在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2009年液晶電視行業出現了兩個產業方向:一是從CCFL背光向更加節能輕薄的LED背光的升級;二是從數字電視到互聯網電視的升級。
在國產彩電的“十字路口”上,TCL選擇了互聯網電視,與其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長虹和康佳,而創維和海信則選擇了LED背光技術,如今市場的反應已經證明了TCL的這次選擇出現了失誤。
雖然TCL多媒體在國內互聯網電視的占有率達到了31%,而互聯網占其整體銷售比例也達到了25%,但是由于互聯網電視整體規模受到政策和技術兩大風險限制而無法像LED液晶那樣快速上量。
盡管李東生并不愿意承認其互聯網電視戰略過于激進,但是他還是對互聯網電視監管過嚴的局面一番抱怨,“正是因為廣電對內容限制過嚴,中國有線產業的整體規模只有幾百億元,而中國移動一家規模已經是廣電的幾十倍”。
目前雖然TCL與獲得互聯網電視牌照的杭州華數、CNTV等進行了合作,并與長虹成立了內容方面的合資公司,但是互聯網電視的政策監管環境并沒有改善,這讓堅持互聯網戰略的彩電企業遇到了瓶頸。
LED升級慢人一步
在互聯網電視上判斷失誤的TCL多媒體,同時在LED背光領域也“慢了一步”。
李東生表示,“去年底在做產品規劃時我們只規劃了一條面對高端市場的LED背光液晶生產線,結果后來LED背光模組價格下降幅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結果我們要想調整就晚了。”
相反在LED背光液晶領域創維、海信的布局時機恰當,其中創維LED的占比已經提高到25%,而TCL多媒體目前只有8%左右(7月份銷售量只有4.3萬臺)。
為了提高LED液晶的占比,TCL多媒體今年5月才開始清理CCFL庫存,而過去的5-7月又是彩電淡季,與此同時液晶面板價格從6月開始已經下降了15%,這讓TCL多媒體中國區出現了虧損。
今年8月,TCL多媒體基本完成對CCFL庫存的清理,而9月將發布全系列的LED背光液晶新品,并且突出3D影像功能,預計到年底目標銷售80萬-100萬臺LED背光電視。不過TCL多媒體已經將全年液晶電視出貨量目標從年初的1100萬臺下調到850萬臺。
按照李東生的說法,TCL進入液晶電視也不是最早,但是2009年已經進入了全球前6位,而在LED液晶領域布局較晚的TCL,隨著其與臺灣地區中強光電以及友達光電成立的LED背光模組工廠8月投產,其在LED優勢的后來居上并非沒有可能。
受困上游價格波動
如果說在LED背光液晶布局太晚是TCL、長虹等企業上半年業績不佳的原因,而整個國產彩電行業從巔峰到谷底的轉換,則是整個國產彩電脆弱產業鏈的共同體現。
去年TCL多媒體和創維數碼分別以842萬臺和599萬臺的規模進入了全球液晶電視的前10位,而且創維數碼以12.5億港元的凈利潤創造了過去10年國產彩電的最佳業績,而TCL多媒體也連續兩年盈利并取得了國際化以來最好的業績。
楊東文告訴記者,“其實2009年上半年彩電企業在金融危機中一片悲觀情緒,然而中國市場卻在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拉動下爆發,加上原材料價格處于低位,這讓國產彩電獲得了最好的利潤和規模同步增長的機會。”
無論是彩電企業和調查機構都對中國市場的持續高增長做出了最為樂觀的預測,一些機構將2010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規模預期從2009年的2700萬臺上調至4000萬臺。
李東生表示,由于2009年液晶面板缺貨而且價格上漲,為了2010年應對更大的需求,“很多企業采取了提前采購面板甚至囤積面板的情況”。
然而情況卻未如中國企業所料,進入2010年雖然整個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依然保持了20%左右的增幅,但是其中卷土重來的外資品牌占據了最大的增量,而國產平板巨頭的增長幅度則開始逐月回落。
李東生表示,“其實2009年12月我們的出貨沒有達到目標,而2010年1-2月雖然同比增長很大,但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太低,但是TCL多媒體的管理層并沒有及時做出調整,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生產速度,而液晶面板的價格則出現下降,這導致后來清理庫存的壓力變大。”
他還指出,TCL多媒體的管理層在做判斷時選擇是以后臺推動前臺的策略,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前臺市場的需求變化,所以導致出現了這次危機,而制造出身的于廣輝也選擇了承擔責任,營銷出身的TCL高級副總裁趙忠堯接替于廣輝后將改變策略。
市場調查公司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告訴記者,其實這并非TCL一個企業的問題,由于TCL、京東方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要明年下半年才能投產,在此之前液晶面板的價格波動依然是對國產彩電利潤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果中國企業再出現戰略選擇的錯誤,那么虧損將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東生也將TCL多媒體的扭虧和未來都放在了今年3月動工的華星光電8.5代線上。目前包括旭硝子投資8億美元的玻璃基板工廠在內的所有配套項目的談判都已結束并達到了協議,該8.5代線項目的投產日期有望提前。
“目前全球前5的彩電企業都完成了產業鏈垂直整合,這給TCL等在產業鏈上游的布局提供了借鑒。”李東生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