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落子東營 欲謀建全球最大LED基地
全球LED照明市場90億美元的誘惑和2000多家企業的混戰,讓GE(美國通用電氣)加快了在中國的布局。8月30日,GE與東營泰克拓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克拓普”)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東營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最大LED照明生產基地。
這次合作,讓人不可小覷的不僅是在世界500強排名中位居第11位的GE,還有中國家電業的航母海爾集團。“去年,我的左手牽上國內最著名的企業海爾集團,借以提升了管理,共享了渠道;今天,我的右手又榮幸地牽上世界著名的GE照明公司,借以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及品牌影響力,成為這個百年企業進軍LED領域的開路先鋒。GE照明+泰克拓普+海爾,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激動的組合。”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躊躇滿志的泰克拓普董事長仇智勇說。
因此,這場剛剛開啟的合作已被寄望為“在LED業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作”。
左手海爾,右手GE
據了解,作為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體和金融服務巨頭,GE對于合作伙伴的選擇極為挑剔,其所投資的任何一個項目,都必須成為全球前三。海爾集團對合作項目的選擇也極其慎重,沒有盈利前景和拓展空間的項目根本進入不了其視線。隨著GE落戶東營,泰克拓普從全國2000多家LED民營企業中浮出水面。
據了解,成立于2007年9月的泰克拓普是一家民營資本和國內外科技力量相結合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致力于LED封裝及應用產品和太陽能電池芯片以及節能燈具與相關光電子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的開發。其技術支持來自于世界兩大照明制造商之一德國歐司朗光電半導體,雖然起步較晚,但在短短3年的發展史上,泰克拓普取得的成就令同行艷羨:2008年,成功完成北京奧運會-青島比賽場館景觀亮化工程;2009年,成功完成濟南全運會主場館亮化工程;今年承接并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館的照明、亮化及全彩顯示屏(魯班鎖)工程,以及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巴基斯坦館的亮化及全彩顯示屏工程。
去年5月,泰克拓普與海爾集團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采用OEM模式聯合打造LED節能照明品牌,并以海爾的整體形象參與市場競爭。去年底,海爾泰克拓普的LED路燈被裝在古巴哈瓦那中央大道上,這是中國LED路燈產品第一次以自主品牌出口到國外。
可以說,泰克拓普在遍地開花的LED照明企業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按照規劃,這家欲投資10億元打造成為全國LED行業領軍的企業,將于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正處于籌備及輔導期。
GE欲進軍中國LED照明行業,泰克拓普無疑是最佳選擇。“2009年12月11日,東營市市長張建華與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進行深入會談并達成一致意見,要把東營打造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LED生產基地。GE照明的進入將加快此目標的實現。”仇智勇說。
鎖定未來10年
據了解,GE將與泰克拓普在市場、研發、合資等方面加強合作。
“未來10-15年將會是照明產業進行重大變革的時期。”GE消費與工業產品集團亞太區總裁JimFisher(金飛翔)表示,“LED和OLED技術因其在節能和環保方面卓越的表現,并且契合GE在’綠色創想’方面的承諾,將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與GE一樣,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紛紛看好潛力巨大的LED照明市場。去年11月,全球四大LED芯片巨頭之一的科銳在廣東惠州投資20億元建立了芯片生產基地,該生產線預計今年12月全面啟動量產,屆時日產能將達到150萬顆;今年其1.67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中的絕大部分用在了中國。今年3月,香港新恒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80億元在膠州建設“半導體照明顯示產業基地”,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全國最大的LED產業基地。
他們的信心源于中國政府的態度和LED照明產品巨大的市場潛力。據市場調研機構iSuppli和Strategies公司不久前的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LED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90億美元。
“終端”突圍
然而,中國LED產業在面臨廣闊前景和機遇的同時,也遭遇技術上的瓶頸。泰克拓普企劃部負責人燕菲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在中國LED產業中,外資企業掌握著上游的大部分利潤,中國企業根本無力競爭,90%的國內LED企業都只能在利潤最微薄的終端搏殺。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末,雖然僅珠三角地區就有1300多家從事LED中下游業務的企業,但同期中國本土具備LED芯片生產能力的企業僅62家。據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和原廣東省信息產業廳2009年聯合發布的《LED產業專利態勢分析報告》,中國62家LED芯片企業,申請專利僅為3萬項,不足全球LED領域專利總量的10%。歐美和日本的20家企業申請專利超過30萬項,約占全球LED領域專利總量的85%-90%。如此研發能力在國際LED業巨頭面前顯然缺乏核心競爭力。
以泰克拓普為例,導報記者從其網站發現,目前該公司所從事的主要還是LED終端領域業務,在上游領域還難與外資企業展開正面較量。而此次與GE照明、海爾合作后,泰克拓普將戰略目標由原來的國內領軍變成了國內乃至全球最大,所依仗的除了海爾的渠道,就是GE的技術了。而這,不失為走出國內LED市場混戰的一種選擇。
這次合作,讓人不可小覷的不僅是在世界500強排名中位居第11位的GE,還有中國家電業的航母海爾集團。“去年,我的左手牽上國內最著名的企業海爾集團,借以提升了管理,共享了渠道;今天,我的右手又榮幸地牽上世界著名的GE照明公司,借以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及品牌影響力,成為這個百年企業進軍LED領域的開路先鋒。GE照明+泰克拓普+海爾,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激動的組合。”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躊躇滿志的泰克拓普董事長仇智勇說。
因此,這場剛剛開啟的合作已被寄望為“在LED業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作”。
左手海爾,右手GE
據了解,作為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體和金融服務巨頭,GE對于合作伙伴的選擇極為挑剔,其所投資的任何一個項目,都必須成為全球前三。海爾集團對合作項目的選擇也極其慎重,沒有盈利前景和拓展空間的項目根本進入不了其視線。隨著GE落戶東營,泰克拓普從全國2000多家LED民營企業中浮出水面。
據了解,成立于2007年9月的泰克拓普是一家民營資本和國內外科技力量相結合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致力于LED封裝及應用產品和太陽能電池芯片以及節能燈具與相關光電子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的開發。其技術支持來自于世界兩大照明制造商之一德國歐司朗光電半導體,雖然起步較晚,但在短短3年的發展史上,泰克拓普取得的成就令同行艷羨:2008年,成功完成北京奧運會-青島比賽場館景觀亮化工程;2009年,成功完成濟南全運會主場館亮化工程;今年承接并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館的照明、亮化及全彩顯示屏(魯班鎖)工程,以及上海世博會意大利館、巴基斯坦館的亮化及全彩顯示屏工程。
去年5月,泰克拓普與海爾集團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采用OEM模式聯合打造LED節能照明品牌,并以海爾的整體形象參與市場競爭。去年底,海爾泰克拓普的LED路燈被裝在古巴哈瓦那中央大道上,這是中國LED路燈產品第一次以自主品牌出口到國外。
可以說,泰克拓普在遍地開花的LED照明企業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按照規劃,這家欲投資10億元打造成為全國LED行業領軍的企業,將于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正處于籌備及輔導期。
GE欲進軍中國LED照明行業,泰克拓普無疑是最佳選擇。“2009年12月11日,東營市市長張建華與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進行深入會談并達成一致意見,要把東營打造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LED生產基地。GE照明的進入將加快此目標的實現。”仇智勇說。
鎖定未來10年
據了解,GE將與泰克拓普在市場、研發、合資等方面加強合作。
“未來10-15年將會是照明產業進行重大變革的時期。”GE消費與工業產品集團亞太區總裁JimFisher(金飛翔)表示,“LED和OLED技術因其在節能和環保方面卓越的表現,并且契合GE在’綠色創想’方面的承諾,將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與GE一樣,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紛紛看好潛力巨大的LED照明市場。去年11月,全球四大LED芯片巨頭之一的科銳在廣東惠州投資20億元建立了芯片生產基地,該生產線預計今年12月全面啟動量產,屆時日產能將達到150萬顆;今年其1.67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中的絕大部分用在了中國。今年3月,香港新恒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80億元在膠州建設“半導體照明顯示產業基地”,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全國最大的LED產業基地。
他們的信心源于中國政府的態度和LED照明產品巨大的市場潛力。據市場調研機構iSuppli和Strategies公司不久前的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LED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90億美元。
“終端”突圍
然而,中國LED產業在面臨廣闊前景和機遇的同時,也遭遇技術上的瓶頸。泰克拓普企劃部負責人燕菲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在中國LED產業中,外資企業掌握著上游的大部分利潤,中國企業根本無力競爭,90%的國內LED企業都只能在利潤最微薄的終端搏殺。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末,雖然僅珠三角地區就有1300多家從事LED中下游業務的企業,但同期中國本土具備LED芯片生產能力的企業僅62家。據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和原廣東省信息產業廳2009年聯合發布的《LED產業專利態勢分析報告》,中國62家LED芯片企業,申請專利僅為3萬項,不足全球LED領域專利總量的10%。歐美和日本的20家企業申請專利超過30萬項,約占全球LED領域專利總量的85%-90%。如此研發能力在國際LED業巨頭面前顯然缺乏核心競爭力。
以泰克拓普為例,導報記者從其網站發現,目前該公司所從事的主要還是LED終端領域業務,在上游領域還難與外資企業展開正面較量。而此次與GE照明、海爾合作后,泰克拓普將戰略目標由原來的國內領軍變成了國內乃至全球最大,所依仗的除了海爾的渠道,就是GE的技術了。而這,不失為走出國內LED市場混戰的一種選擇。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