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醫療機器人成為高交會亮點
11月16日,第12屆中國高新技術交易會(下稱“高交會”)在深圳市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中心盛大開幕,此展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
試想一下,管家機器人能安全地帶著盲人過馬路,它也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醫用機器人能準確地進行骨科手術植釘,它對人體骨骼的定位并不比專業醫生差;一條腰帶就能精確地測試患者的高血壓、焦慮癥、呼吸率、心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先進院”)已經開始實現這樣一幅藍圖,并有望投入產業化。
高交會陣容豪華、規模龐大,近200項成果集體亮相。其中,“機器人”、“低成本醫療設施”、“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城市”、“新能源”4大特色展區是先進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高地,成為本次高交會的亮點。
一位老人正在體驗“老人服務機器人”,該機器人裝配有傳感器,能根據老人健康狀況制定飲食和健身計劃。
這些展出成果中,海歸擔任了研發主力。據統計,今年10月,先進院海歸博士158人,占博士總數的60%,占全體員工總數的20%。進入11月,海歸博士則達到了164人。
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的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深圳市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研究院,形成了“千人計劃”、“百人計劃”、青年科技骨干3層結構人才梯隊。先進院成立4年來,已成功孵化企業32家,培養科技人才2000多人。
在評價海歸在先進院的工作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機械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的鄭海榮博士說:“海歸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一方面學會了國際標準的科學技術,另一方面又建立了良好的人脈關系,更容易成為國際交流合作的催化劑。”
這些研發成果及其產業化,海歸功不可沒。在先進院打造機器人、低成本健康、電動車、智慧城市等的過程中,占據先進院人數絕對優勢的海歸博士將繼續發揮核心研究隊伍的排頭兵作用。
能動手術的機器人
在機器人研發方面,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為首的海歸科學家研究團隊,主攻家庭服務、應急救災、智能系統、醫療康復等領域,已制造了20多個可產業化的機器人樣機。
先進院研究員辜嘉的團隊以圖像引導微創手術,開創了微創手術的新方向。法國雷恩大學醫學博士畢業后,辜嘉在美國STI Medical Systems公司進行醫學圖像處理科研工作。“現在國際國內微創手術流行使用達·芬奇機器人,這是第2代技術,不具備圖像引導功能。我們的圖形引導微創治療機器人已實現可視化,在術前磁共振、術中超聲圖像融合及機械臂輔助等方面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我們的圖像引導與穿針是一個道理,一般情況下,穿針不容易,但如果把針眼兒放大100倍,而線不變的話,穿針就精準多了。”
目前,辜嘉的團隊已經與深圳北大醫院、上海仁濟醫院等就“圖像引導微創治療機器人”開展了臨床合作,進一步研發肝膽外科、泌尿外科手術系統。
口腔CT的360度掃描
同為先進院研究員的海歸博士鄭海榮,攜帶著“低劑量口腔CT(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成像以及交互式全景圖像處理技術”,榮登簽約臺。他的70人科研團隊中,10人是海歸。
鄭海榮團隊設計的低劑量口腔CT是“低成本醫療設施”的代表,采用一種新型高端口腔X射線成像設備,圍繞投照體做360度環形數字式投照,再通過計算機進行圖像重組,醫生就能進行保健檢查和疾病診療了。“這套系統對牙科、口腔頜面部進行三維成像、解剖、重建、維護,解決了二維平片技術的影像重疊、畸變問題。”與常規CT相比,口腔CT成本更低、占地更小、劑量更低、輻射更低、分辨率更高。
低劑量口腔CT在牙齒種植、頜骨內阻生牙的術前評估、牙周疾病診斷、頜骨囊腫及腫瘤術前評估等臨床應用中已取得了較大成就。鄭海榮的愿景是將低劑量口腔CT成像技術產業化,在本次高交會上他得到了深圳市天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4方3700萬資金的回應,并與這4方共同成立深圳中科天悅科技有限公司。
“給牙齒來個360度掃描吧。”鄭海榮詼諧地打趣道。
文章來源:中國傳動網
原文網址:http://www.chuandong.com/publish/news/2010-11/148448.html
試想一下,管家機器人能安全地帶著盲人過馬路,它也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醫用機器人能準確地進行骨科手術植釘,它對人體骨骼的定位并不比專業醫生差;一條腰帶就能精確地測試患者的高血壓、焦慮癥、呼吸率、心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先進院”)已經開始實現這樣一幅藍圖,并有望投入產業化。
高交會陣容豪華、規模龐大,近200項成果集體亮相。其中,“機器人”、“低成本醫療設施”、“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城市”、“新能源”4大特色展區是先進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高地,成為本次高交會的亮點。
一位老人正在體驗“老人服務機器人”,該機器人裝配有傳感器,能根據老人健康狀況制定飲食和健身計劃。
這些展出成果中,海歸擔任了研發主力。據統計,今年10月,先進院海歸博士158人,占博士總數的60%,占全體員工總數的20%。進入11月,海歸博士則達到了164人。
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的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深圳市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研究院,形成了“千人計劃”、“百人計劃”、青年科技骨干3層結構人才梯隊。先進院成立4年來,已成功孵化企業32家,培養科技人才2000多人。
在評價海歸在先進院的工作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機械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的鄭海榮博士說:“海歸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一方面學會了國際標準的科學技術,另一方面又建立了良好的人脈關系,更容易成為國際交流合作的催化劑。”
這些研發成果及其產業化,海歸功不可沒。在先進院打造機器人、低成本健康、電動車、智慧城市等的過程中,占據先進院人數絕對優勢的海歸博士將繼續發揮核心研究隊伍的排頭兵作用。
能動手術的機器人
在機器人研發方面,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為首的海歸科學家研究團隊,主攻家庭服務、應急救災、智能系統、醫療康復等領域,已制造了20多個可產業化的機器人樣機。
先進院研究員辜嘉的團隊以圖像引導微創手術,開創了微創手術的新方向。法國雷恩大學醫學博士畢業后,辜嘉在美國STI Medical Systems公司進行醫學圖像處理科研工作。“現在國際國內微創手術流行使用達·芬奇機器人,這是第2代技術,不具備圖像引導功能。我們的圖形引導微創治療機器人已實現可視化,在術前磁共振、術中超聲圖像融合及機械臂輔助等方面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我們的圖像引導與穿針是一個道理,一般情況下,穿針不容易,但如果把針眼兒放大100倍,而線不變的話,穿針就精準多了。”
目前,辜嘉的團隊已經與深圳北大醫院、上海仁濟醫院等就“圖像引導微創治療機器人”開展了臨床合作,進一步研發肝膽外科、泌尿外科手術系統。
口腔CT的360度掃描
同為先進院研究員的海歸博士鄭海榮,攜帶著“低劑量口腔CT(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成像以及交互式全景圖像處理技術”,榮登簽約臺。他的70人科研團隊中,10人是海歸。
鄭海榮團隊設計的低劑量口腔CT是“低成本醫療設施”的代表,采用一種新型高端口腔X射線成像設備,圍繞投照體做360度環形數字式投照,再通過計算機進行圖像重組,醫生就能進行保健檢查和疾病診療了。“這套系統對牙科、口腔頜面部進行三維成像、解剖、重建、維護,解決了二維平片技術的影像重疊、畸變問題。”與常規CT相比,口腔CT成本更低、占地更小、劑量更低、輻射更低、分辨率更高。
低劑量口腔CT在牙齒種植、頜骨內阻生牙的術前評估、牙周疾病診斷、頜骨囊腫及腫瘤術前評估等臨床應用中已取得了較大成就。鄭海榮的愿景是將低劑量口腔CT成像技術產業化,在本次高交會上他得到了深圳市天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4方3700萬資金的回應,并與這4方共同成立深圳中科天悅科技有限公司。
“給牙齒來個360度掃描吧。”鄭海榮詼諧地打趣道。
文章來源:中國傳動網
原文網址:http://www.chuandong.com/publish/news/2010-11/148448.html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