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自動化水平偏低 低碳電力呼喚電力改革
“需要從發電側、電網環節和用電側實施‘低碳化’?!比A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認為,在低碳電力系統中,發電側應是清潔能源電廠或安裝碳捕捉與封存裝置的化石燃料電廠;需求側的用電特性也會發生較大變化;發電側和需求側的變化要求電網容量更充裕,適應性更強,控制能力更強。
電源結構調整任務重代價高
對于發電企業尤其是火力發電企業來說,近幾年日子相當難過。因為煤炭價格非理性走高,導致多數火電企業在虧損中越陷越深。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中央五大發電企業,上半年“三贏兩虧”。截至10月底,雖然五家企業均整體實現了贏利,但火電板塊的情況不妙,其中一家的火電板塊虧損達到10億元之多。
連年的步履維艱,已經讓發電企業普遍認識到了轉型的迫切性。而隨著國家提出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種迫切性更加突出,在內部壓力基礎上又增加了更為嚴峻的外部壓力。
“最大的責任在發電企業?!敝须娡墩叻刹空哐芯刻幪庨L王紅軍說,發電企業要調整電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
美國能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王萬興也表示,實現上述兩大目標,主要依靠電力行業?!暗剑玻埃玻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要占到25%以上?!?
但實際上,2009年我國非化石能源電量比重只有18%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還不到10%。壓力之重、責任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電源結構調整已踏上征途,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核電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而風電裝機則更是連年翻番。有關專家介紹說,年內風電裝機將達到4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60萬千瓦。
相應的各大發電集團也都有著明確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在五大發電集團中,中電投清潔能源比重最高,目前達到了30%?!笆濉逼陂g,中電投計劃總投資5000億元,其中火電投資只占18%,其余均用于發展清潔能源與相關產業,到2015年清潔能源比重將接近40%。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50%,占據半壁江山。大唐、國電分別計劃于2015年實現清潔能源占比25%和30%,華電則將實現30%占比的時限定于2013年。
然而,清潔能源發展的巨大代價也很讓人擔憂。中電聯行業發展部副處長張衛東表示,目前,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在0.51元/千瓦~0.61元/千瓦時之間,但風電對于發電容量的替代作用很小,只能替代燃料,以標準煤500元/噸計算,每千瓦時電的價格為0.17元。對比之下,相當于每千瓦時風電多消耗社會成本0.34元~0.44元。
“能效電廠應優先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眹W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說,2020年全國需要電力裝機16.7億千瓦,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1.65億千瓦。而綜合資源戰略規劃下,能效電廠可達1.42億千瓦,應優先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的發展。
智能電網能否撐起低碳電力
近年來,我國電網取得長足發展。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40萬千米,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無論是交流1000千伏,還是直流±800千伏,我國最高電壓等級已經站到了世界巔峰,各方爭議也不可能改變這一事實。
與此同時,作為電網運行水平重要指標之一,線損率近年來也呈持續下降態勢,已由1997年的8.2%下降到了2009年的6.4%。
但成績并不能掩蓋缺陷?!半娋W自動化水平整體偏低?!眹译娋W公司智能電網工作部計劃處處長劉長義說。
目前,我國風電并網率只有70%左右,也就是說約30%的風電裝機空轉,建好后只是在曬太陽。未來新能源的更大規模發展,對電網要求更高。
劉長義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將分三個階段建設智能電網。2009年~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年~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初步形成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電網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水平明顯提升,滿足大規??稍偕茉唇尤牒洼斔?。2016年~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目前,已完成21大類228項試點工作,涉及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六大環節。
南方電網公司也高度重視智能電網建設。該公司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吳小辰表示,南方電網水電比重高達36.73%,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煤炭、水能資源主要在西南,大容量、遠距離跨區輸送電將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由此形成了交直流并存局面,“對智能控制依賴程度較高”。
“智能電網建設將對發電企業產生深遠影響?!比A電集團政策與法律事務部主任陳宗法說,智能電網將促使我國發電行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轉型升級,更加突出大型發電集團作為“基荷電站”主要提供者的作用,有力促進發電集團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促進分布式能源發展,同時還有利于減少發電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建議加快智能電網建設規劃實施,使我國電網具有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特別是能大規模接入和輸送風電、太陽能?!?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董軍則將智能電網對于低碳電力系統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概括為:滿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目標,實現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性,提高電力系統的綜合運營能力。
然而,值得關注的問題在于智能電網建設投資額的龐大。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未來10年智能電網總投資超過4萬億元。但智能電網產出效益多在電網企業之外,電網企業自身的產出效益只占小部分。對此,劉長義表示,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很難可持續發展。
以改革推進低碳電力發展
在曾鳴教授看來,低碳電力系統、智能電網建設技術上雖然也存在問題,但不是主要問題,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游戲規則”,在于體制機制能否支撐其發展。
“完善的市場機制是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動低碳發展的根本手段?!比A能技術經濟研究院市場研究室主任韓文軒在論壇上表示,但目前電力市場建設上,基本上沒有系統的市場制度安排來實現效率的提高。
“低碳電力呼喚電力改革?!表n文軒旗幟鮮明地進一步說,政府應高度重視防止部門爭權和利益集團對改革的干擾,建立綜合性電力監管機構,整合定價、監管、核準等職能與責任。同時,建立電力市場,實現輸電網和配電網分開,實現電力調度與輸配電任務分開,進一步剝離電網企業發電業務,實現輔業與主業分開。
董軍也提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依靠市場的力量促進低碳發展。市場能夠給出有效的價格信號,市場參與者能夠及時響應價格信號。
董軍認為,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及配套政策,引導投資者向低碳發電技術投資。對于發電碳減排項目的決策和審查等全過程,也應建立高效的規劃計劃體制和制度,使投資者能較為準確地預期投資回報,從而吸引低碳發電技術投資。
“輸電網投資及其分攤模式對低碳電力的最優化選擇會產生重要影響。”董軍表示,輸電網投資的基本原則應是成本由受益者分攤。
電源結構調整任務重代價高
對于發電企業尤其是火力發電企業來說,近幾年日子相當難過。因為煤炭價格非理性走高,導致多數火電企業在虧損中越陷越深。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中央五大發電企業,上半年“三贏兩虧”。截至10月底,雖然五家企業均整體實現了贏利,但火電板塊的情況不妙,其中一家的火電板塊虧損達到10億元之多。
連年的步履維艱,已經讓發電企業普遍認識到了轉型的迫切性。而隨著國家提出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種迫切性更加突出,在內部壓力基礎上又增加了更為嚴峻的外部壓力。
“最大的責任在發電企業?!敝须娡墩叻刹空哐芯刻幪庨L王紅軍說,發電企業要調整電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
美國能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王萬興也表示,實現上述兩大目標,主要依靠電力行業?!暗剑玻埃玻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要占到25%以上?!?
但實際上,2009年我國非化石能源電量比重只有18%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還不到10%。壓力之重、責任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電源結構調整已踏上征途,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核電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而風電裝機則更是連年翻番。有關專家介紹說,年內風電裝機將達到4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60萬千瓦。
相應的各大發電集團也都有著明確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在五大發電集團中,中電投清潔能源比重最高,目前達到了30%?!笆濉逼陂g,中電投計劃總投資5000億元,其中火電投資只占18%,其余均用于發展清潔能源與相關產業,到2015年清潔能源比重將接近40%。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50%,占據半壁江山。大唐、國電分別計劃于2015年實現清潔能源占比25%和30%,華電則將實現30%占比的時限定于2013年。
然而,清潔能源發展的巨大代價也很讓人擔憂。中電聯行業發展部副處長張衛東表示,目前,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在0.51元/千瓦~0.61元/千瓦時之間,但風電對于發電容量的替代作用很小,只能替代燃料,以標準煤500元/噸計算,每千瓦時電的價格為0.17元。對比之下,相當于每千瓦時風電多消耗社會成本0.34元~0.44元。
“能效電廠應優先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眹W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說,2020年全國需要電力裝機16.7億千瓦,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1.65億千瓦。而綜合資源戰略規劃下,能效電廠可達1.42億千瓦,應優先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的發展。
智能電網能否撐起低碳電力
近年來,我國電網取得長足發展。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40萬千米,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無論是交流1000千伏,還是直流±800千伏,我國最高電壓等級已經站到了世界巔峰,各方爭議也不可能改變這一事實。
與此同時,作為電網運行水平重要指標之一,線損率近年來也呈持續下降態勢,已由1997年的8.2%下降到了2009年的6.4%。
但成績并不能掩蓋缺陷?!半娋W自動化水平整體偏低?!眹译娋W公司智能電網工作部計劃處處長劉長義說。
目前,我國風電并網率只有70%左右,也就是說約30%的風電裝機空轉,建好后只是在曬太陽。未來新能源的更大規模發展,對電網要求更高。
劉長義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將分三個階段建設智能電網。2009年~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年~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初步形成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電網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水平明顯提升,滿足大規??稍偕茉唇尤牒洼斔?。2016年~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目前,已完成21大類228項試點工作,涉及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六大環節。
南方電網公司也高度重視智能電網建設。該公司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吳小辰表示,南方電網水電比重高達36.73%,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煤炭、水能資源主要在西南,大容量、遠距離跨區輸送電將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由此形成了交直流并存局面,“對智能控制依賴程度較高”。
“智能電網建設將對發電企業產生深遠影響?!比A電集團政策與法律事務部主任陳宗法說,智能電網將促使我國發電行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轉型升級,更加突出大型發電集團作為“基荷電站”主要提供者的作用,有力促進發電集團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促進分布式能源發展,同時還有利于減少發電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建議加快智能電網建設規劃實施,使我國電網具有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特別是能大規模接入和輸送風電、太陽能?!?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董軍則將智能電網對于低碳電力系統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概括為:滿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目標,實現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性,提高電力系統的綜合運營能力。
然而,值得關注的問題在于智能電網建設投資額的龐大。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未來10年智能電網總投資超過4萬億元。但智能電網產出效益多在電網企業之外,電網企業自身的產出效益只占小部分。對此,劉長義表示,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很難可持續發展。
以改革推進低碳電力發展
在曾鳴教授看來,低碳電力系統、智能電網建設技術上雖然也存在問題,但不是主要問題,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游戲規則”,在于體制機制能否支撐其發展。
“完善的市場機制是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動低碳發展的根本手段?!比A能技術經濟研究院市場研究室主任韓文軒在論壇上表示,但目前電力市場建設上,基本上沒有系統的市場制度安排來實現效率的提高。
“低碳電力呼喚電力改革?!表n文軒旗幟鮮明地進一步說,政府應高度重視防止部門爭權和利益集團對改革的干擾,建立綜合性電力監管機構,整合定價、監管、核準等職能與責任。同時,建立電力市場,實現輸電網和配電網分開,實現電力調度與輸配電任務分開,進一步剝離電網企業發電業務,實現輔業與主業分開。
董軍也提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依靠市場的力量促進低碳發展。市場能夠給出有效的價格信號,市場參與者能夠及時響應價格信號。
董軍認為,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及配套政策,引導投資者向低碳發電技術投資。對于發電碳減排項目的決策和審查等全過程,也應建立高效的規劃計劃體制和制度,使投資者能較為準確地預期投資回報,從而吸引低碳發電技術投資。
“輸電網投資及其分攤模式對低碳電力的最優化選擇會產生重要影響。”董軍表示,輸電網投資的基本原則應是成本由受益者分攤。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