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 工程機械再制造業將全面提速
地球與人類面臨著一系列全球性環境問題,使人類持續發展和生存條件受到了日益嚴峻的挑戰。回收再利用也成為當下最流行的話題。廢舊的機械通過再制造能夠變廢為寶,能為裝備制造業節省資源,為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廢物再利用創造更多收益。故此,再制造業將在我國“十二五”期間全面提速。
了解什么是再制造業?
所謂“再制造業”是指用高科技手段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是廢舊機電產品資源化的最佳形式和首選途徑,是節約資源的重要手段。
徐濱士院士曾經說過,具有中國特色的再制造工程是在維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基于壽命評估技術、復合表面工程技術、納米表面技術和自動化表面技術。這些先進的表面技術是國外再制造時很少采用的。利用這些技術生產的再制造產品的質量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有新品的50%,且節能60%、節材70%。
目前,再制造已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3月出臺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將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列為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領域,并將再制造工程列為10大重點工程之一。可以說,加快發展再制造產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要求,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社會就業,對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數據說明一切
2002年,我國因腐蝕造成損失近6000億元,占當年GDP的5%;
2006年因摩擦磨損造成的損失為9500億元,占當年GDP的4.5%。
“這兩項損失約合計1.55萬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徐濱士說,如果能采取再制造措施挽回10%的損失,則可節約1550億元,“就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再制造憑借其在節能、節約材料、降耗、減少污染和提高經濟效益上的巨大作用,不僅成為我國機械工業領域的一個熱門詞匯,而且衍生為一個重要的新興產業。
政策扶持 再制造業雄起
●從2005年起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將再制造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盡管我國開展再制造的基礎理論研究已經有十余年,但是真正從產業發展層面來認識再制造的時間并不長。”徐濱士說,我國的再制造產業真正發展始于2005年,當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6部委聯合頒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再制造被列為四個重點領域之一,并把發動機再制造企業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列為再制造重點領域中的試點單位。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組織了全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試點實施方案評審會,對各省市40余家申報單位中篩選出來的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進行了評審,包括一汽、東風、上汽、重汽、奇瑞等整車制造企業和濰柴、玉柴等發動機制造企業開始實施再制造項目。僅2008年,在機械產品領域,全國就有近30家再制造企業掛牌。
●2009年9月,國家發改委組織了循環經濟專家行的再制造專項活動,對2008年3月立項的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的工作進度、生產狀況及技術應用情況進行考察。
●200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包括工程機械、采礦機械、機床、船舶、再制造產業集聚區等在內的8大領域35家企業參加的再制造試點工作,為加快發展我國再制造產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2009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承擔咨詢項目《中國特色的再制造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和發展模式研究》,旨在推動中國特色的再制造產業模式的完善化與規范化。
●2010年2月20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確定啟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標志,目的在于加強對再制造產品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推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健康發展。
●201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公布了《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我國將以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推動工程機械、機床等再制造及大型廢舊輪胎翻新。
通過政策的推動,我國將從提高再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再制造應用領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業、規范舊件回收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著手,加強法規建設,強化政策引導,逐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再制造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實現再制造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努力將再制造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政策為方向發展我國再制造產業。
盤點再造業企業: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出臺扶持再制造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原則同意10家單位再制造試點實施方案,并加大對試點企業重點建設項目支持力度。指導試點單位抓緊開展技術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將相關項目優先納入技術改造渠道予以支持。
●工程機械方面有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廣西柳工機械有限公司、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工業機電設備方面有上海寶鋼設備檢修有限公司、湘電集團有限公司;
●礦產機械方面有北京三興汽車有限公司;
●鐵路機車裝備方面有哈爾濱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船舶方面有大連船用閥門有限責任公司;
●辦公信息設備方面有富士施樂愛科制造(蘇州)有限公司。
在21日舉行的2011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參會專家學者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循環經濟將在工程機械、機床、汽車業及新興產業的再制造上大力發展。目前發改委在一汽、二汽、上海大眾等14家國營大企業及其他大企業的試點,工信部在工程機械、機床方面35家企業的試點顯示,再制造業在質量性能不低于新品情況下,成本只有新品50%,節能60%以上,節材70%以上,環境不良影響顯著下降。隨著“十二五”規劃把再制造業列入節能環保產業,我國再制造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
全世界都在關注環境問題,低碳經濟是全球發展的共同目標。工程機械行業企業關注混合動力,關注再制造,這都是行業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的路徑。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