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頻道

      十二五”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

      接力信息產業成為下一個推動社會發展動力的是生物產業。“生物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不僅關系人民生命健康,而且關系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發改委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王昌林指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未來5年,我國生物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生物農業、生物制造。
        獲國家大力支持
        “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積極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運輸、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力度,有效防范物種資源喪失與流失,積極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加快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新品種,做大做強現代種業。”
        這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為我國生物產業未來5年發展繪制的藍圖。
        “生物技術是我國發展最快、潛力最大、與國外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這一優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良好的發展勢頭。”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生物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小,以及在解決糧食安全、醫療保健、新能源等問題上的獨特優勢,生物產業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支持。
        為推動生物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化工作,2007年國家發改委編制了《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該規劃指出,生物產業將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世界經濟中又一個新的主導產業。生物科技革命將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新資源、新手段、新途徑,引發醫藥、農業、能源、材料等領域新的產業革命,有效緩解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健康、食品、資源等重大問題,生物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繼信息產業之后,生物產業將逐漸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重要推動力。
        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是我國在新世紀把握新科技革命戰略機遇、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該政策要求,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向生物產業集聚,促進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加速生物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生物技術、產品和標準。
        取得累累碩果
        有一種技術將一種細菌的遺傳物質(DNA)片段轉移到棉花里,讓棉鈴蟲一吃就死;有一種技術不僅能有效控制螟蟲等鱗翅目害蟲危害,保障水稻增產,還能減少80%的化學農藥用量;有一種技術能使奶牛牛奶中乳蛋白率高出對照10%以上,同時具有提高免疫力、促進神經發育、促進鐵吸收、改善貧血、抗菌、抗腫瘤等特殊功能。這就是轉基因技術。
        “十一五”期間,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生物產業的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生物技術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日益發展壯大。2006-2009年,我國生物產業總產值保持年均25%左右的快速發展勢頭,已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領域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轉基因技術領域,我國培育成功一批抗病蟲、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以抗蟲棉為例,2008-2010年新培育36個抗蟲棉品種,累計推廣1.67億畝,實現效益160億元,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93%,徹底打破了國外抗蟲棉的壟斷地位。
        在生物芯片研究領域,從2000年開始國家陸續投入近5億元,建立了北京、上海兩個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增強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生物芯片產業在我國已初見端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兩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龍頭,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爾濱等地近50家生物芯片研發機構和30多家生物芯片企業蓬勃發展的局面。2000年以來,我國生物芯片共獲得20余個國家新藥證書、醫療器械證書,申請國內專利400余項、國外專利100余項,有近400種生物芯片與相關產品問世,涉及基因、蛋白質、細胞和組織等方面。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國家在生物技術研發領域啟動實施了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傳染病防治、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等科技重大專項,為我國生物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技術儲備;在生物創新能力建設方面,大力支持生物信息、干細胞、生物芯片、抗體工程、組織工程、新型疫苗以及現代中藥等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并推動制藥和育種行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促進我國生物產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在生物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方面,組織實施生物醫藥、現代中藥、綠色農用投入品、微生物制造等九大產業化專項,推進了人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轉基因抗蟲棉、聚乳酸、非糧生物燃料等近千項重大成果的產業化,使我國在生物產業的一些重要領域形成了發展優勢。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大力推進轉基因生物品種研發與產業化,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核心競爭力、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表示。
         具備資源和市場優勢
        “發展生物產業,我國具備許多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王昌林表示,我國發展生物產業的優勢很多,一是生物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多樣性,這為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基礎。我國擁有約26萬種生物物種、12800種藥用動植物資源、32萬份農業種質資源,是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具有發展生物產業獨特的資源優勢。
        “二是我國生物技術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王昌林認為,目前我國的生物產業在發展中國家中處于領先水平,部分領域達到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如基因工程藥物、中高端醫療器械、部分生物基新材料、生物能源技術等。而且,我國擁有一支龐大的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在國際上處于前列。
        “重要的是我國擁有發展生物產業的巨大市場。”王昌林表示,發展生物產業關鍵在于市場,我國的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會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生物產品市場。我國人口眾多,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生物資源、醫療保健產品的需求將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在經濟、技術等方面具備較為雄厚的基礎,完全有能力把握機遇,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實現突破和跨越式發展。”王昌林強調。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我國生物產業具備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但我國在發展生物產業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生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原創性技術和產品少,缺乏高素質人才,生物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二是生物產業創業投資機制缺失,中小企業信用、資產等抵押條件不足,融資渠道不暢。三是生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措施不完善,生物資源流失嚴重。四是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不利于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有限資源投入分散,效率不高。目前我國生物產業發展存在的這些問題,將在“十二五”期間逐步得到解決。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冲田杏梨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传媒|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伊在|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免费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a级午夜毛片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五十路在线中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欧亚精品一区三区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国产一区在线m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