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產業發展要緊扣“智能制造”主題
“十二五”期間,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思路是面向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重點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性制造。其中,“智能制造”概念的提出也將制造自動化的概念進一步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上游產業,自動化學科與產業也勢必要緊扣“智能制造”的主題。
自動化行業怎樣才能為某個或某類產業的智能制造發揮其特長?自動化產業如何才能得到合理的調整?自動化技術如何才能更有效、更直接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在尋覓這些問題答案的同時,也是對自動化產業價值體現的思考,更是對自動化領域商機的探尋。
很顯然,智能制造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傳統制造水平、滿足高技術發展要求,并有助于緩解環境和能源對機械制造業的瓶頸制約。擺在自動化廠商面前的問題,首先是如何幫助用戶實現轉型,另外就是如何才能讓其盡快轉變成價值。
目前,中國制造業仍然處于轉型階段,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發展也要依賴于機電設備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浙江省嵌入式重點實驗室(機電)主任嚴義教授曾經在采訪中提到,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并處于升級與轉型的關鍵時期,勢必會去尋求差異化的競爭模式。而自動化廠商的價值也就在此體現出來,為用戶提供創造知識產權的平臺也就是為用戶增值。
同時,這種創新平臺的搭建也要考慮到用戶使用的簡便性、一致性與可升級性。近日,在貝加萊總部召開的媒體會議上,來自雀巢公司的自動化部門經理Bryan Griffen就在演講中介紹,在雀巢公司,整個包裝生產線都采用了PackML這一標準,而該標準的實施也使得包裝生產線上的機械設備實現了“完美整合”,大大提升了包裝生產線的通訊與診斷能力。目前,加入PackML工作組的企業包括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羅克韋爾、貝加萊等公司,這些企業也將共同制定滿足符合未來機器操作的設計標準。
PackML標準的采用,從OEM企業的角度來看,意味著產品的研發周期的縮短,這使得產品推向市場的周期也進一步縮短,同時采用PackML這一統一的語言標準,產品的調試時間減少,并能保證產品與最終用戶原有的生產線實現“無縫整合”;從最終用戶的角度來看,標準化的文件增加了工作的簡易性,員工的培訓時間也會相應減少。
以上所說,只是行業內幾個比較典型的成功案例。其實,“智能制造”對于自動化產業來說,更像是一個開放式的命題。自動化企業應針對自身公司的定位與產品的特性,去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從而覓得更多的市場商機。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