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電氣的突圍戰
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為了確保所有關鍵零部件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這是三一20年來從事重型工業制造業的一個總結。——吳佳梁
獨具匠心的研發與制造體系布局,換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市場訂單,這讓三一電氣站到了風機制造第一梯隊的門檻前。它能否在市場逆境中成為贏家?
逆境晉升
8月1日,在距離美國德州達拉斯市約300公里一片名叫Ralls的荒原上,一座首期裝機10兆瓦的小型風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項目所有的5臺風機均來自中國的三一電氣,一家勢頭迅猛的風機后起之秀。
這是中國企業在北美地區首個自主建設的風電項目,作為項目中的唯一中國企業,三一電氣參與了項目前期收購、風場建設、簽署PPA(電力購買協議)及風場后期運營等全程工作。在今年6月項目竣工后,每年預計能產生3600萬千瓦時的上網電量,為Ralls小鎮居民提供穩定且高質量的清潔能源。
這個小型的風電項目,只是三一電氣近來在海外業務迅猛增長的一個片段。事實上,過去的兩年內,在強勢加入國內主流風機市場的爭奪行列時,三一電氣也將其海外戰略同時啟動。截至目前,在將風機出口提速的同時,也在北美、非洲和越南等地攬下了200多萬千瓦的意向大單。
與此同時,3MW風機的如期量產,讓三一電氣在規模化生產水準上成功躋身一線廠商行列。從銷售規模上看,2009年尚籍籍無名的三一電氣,去年以12億銷售額排名國內第18位。而今年僅上半年,公司國內合同訂單便已達到20多億,位列前八位。今年全年50億的銷售訂單和2013年底進入行業第一方陣的階段性目標,已有望實現。
重基因、重資產、全產業鏈模式
近年來,風電產業經歷了一場深遠及迅速的變革。原因有很多,比如:電網并網的瓶頸、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使新項目投產的速度減緩,也導致了監管層面的不確定性。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在技術與管理上都實現創新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成功的關鍵在于靈活性,有能力預測變化并根據預測及時響應,進而掌握適用于所有市場的最理想、最高效的技術。
在風力渦輪機生產領域,三一電氣前兩年似乎處于下風。全球市場占有率僅為1%不到,全球排名遠遠落后于Vestas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然而三一電氣北京制造總部卻是一片繁忙景象。在北京昌平區南口鎮,工人們正在一條條風力渦輪機流水線上作業,該渦輪機功率達到3兆瓦,體積堪比公共汽車。今年上半年,公司合同訂單便已達到20多億,位列國內市場前八。今年全年50億的銷售任務和2013年底進入行業第一方陣的階段性目標,對于后勁十足的三一電氣來說,似乎并不遙遠。三一電氣總經理吳佳梁說:“在涉足風力發電之初,人們看我們的眼光都有些奇怪。如今我們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三一電氣的成功得益于一套適時的發展戰略:自主研發,打通產業鏈,專注于高性能的風力發電渦輪機和相關設備的銷售。目前,三一電氣自主研發的設備已經裝機300多臺,而且在多個同場競技的地方都有上佳表現。“事實證明,我們提供的風機是國內外同類型中性能是極為出色的。”三一電氣總經理吳佳梁在他位于北京昌平回龍觀產業園的辦公室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風電是一場比拼技術與整體實力的持久戰,我們所擁有的是時間優勢和技術優勢。”
眾所周知,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有著雙重特點:一是高科技,二是規模制造。若從一個制造業行家的分析角度來看,風機屬于技術密集型的航空級大型機電裝備,正是三一集團擅長的產業。在外人看來,三一電氣脫胎于三一集團,擁有深厚的制造業背景。這也使得后來憑借輕資產背景進入的風電企業,很難有機會超越。
正是因為“重基因”的模式,雖然尚處在起步階段,但三一電氣作為全球少有的全產業鏈風電企業會在未來獲得風電投資商的認可。目前,三一電氣已投資30個億完成了風力發電領域關鍵部件自主研發、并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吳佳梁在與記者交流時談到,從根本上說,建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是為了確保所有關鍵零部件達到世界一流水準,這是三一20年來從事重型工業制造業的一個總結,在我們已經干過的所有領域,之所以都能夠做到世界一流水準,與三一重視產業鏈建設有著根本的關聯,因為在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水平下,我們只有把可能的質量短板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質量。
把質量短板掌控在自己手里
在昌平南口鎮的工廠一座高水平的巨大廠房里,數臺剛剛裝配完畢、并醒目地印刷著“三一電氣”的巨型風電機組抓住了參觀者的視線。裝配工位上,身著藍色制服的工程師們正有條不紊地對幾臺裸露的風機實施裝配。這是三一集團位于北京昌平工業園的廠區一景。
吳佳梁說,三一電氣生產風力發電機的流程與此相似,公司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可以追溯到源頭,并且設備的零部件執行通用的標準,全部可以互換,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落實到責任人。
吳佳梁說,“事實告訴我們,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越是自主研發,就越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優勢。但三一在科研創新上的巨大而持續的投入加上先進的理念與方法,是解決問題并擁有完全自主技術的根本,當大家熱衷買許可證時,三一電氣投巨資建立了國內風電行業第一個,國際上同類企業也少有的大型計算中心,開始從模仿到創新的全方位研究。”
記者觀察到,在這家民營重型制造王國里,崇尚標準化、專門化的操作,信賴年輕的工程師有時勝過所謂的資深專家。“過去培養一個大學生要10年的時間,像盲人摸象一樣,現在有了這套模式,可以實現一步跨越,短時間內做到世界水平,這就是三一的方法論,是制造業的靈魂。”
在吳看來,要想于2013年在風力渦輪機生產領域達到第一梯隊,就必須轉變傳統風機廠商的業務模式。而完整的產業鏈,是三一集團20年來從事重型工業制造業的一個總結。他說,三一之所以都能夠做到世界一流水準,與其重視產業鏈建設有著根本關聯,在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水平下,只有把可能的質量短板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質量。
吳佳梁堅信,這也是打開三一風電王國的一把金鑰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