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安檢設備引發的恐慌 輻射危害究竟有多大
地鐵安檢是進入地鐵人員必須履行的檢查手續,是保障旅客人身安全的重要預防措施。地鐵安檢事關所有進入地鐵的旅客人身安全,所以所有進入地鐵的旅客都必須無一例外地經過檢查后,才能允許進入。也就是說,地鐵安檢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免檢對象。所有進入地鐵的人員都必須接受地鐵安檢。
地鐵安檢的由來是因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北京地鐵實施了第一次在城市地鐵道路上進行安檢,地鐵安檢試檢查的時間是2008年6月20日,地鐵安檢正式進入檢查時間是2008年7月1日。首次進行地鐵安檢的線路包括有北京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2號線,北京地鐵八通線和北京地鐵13號線。奧運結束以后,地鐵安檢作為常規動作繼續延續了下來。
通過地鐵安檢原理 分析輻射是否有害
地鐵安檢一般有三種檢查方法:一是X射線安檢設備,主要用于檢查旅客的行李物品。二是探測檢查門,用于對旅客的身體檢查,主要檢查旅客是否攜帶禁帶物品;三是磁性探測器,也叫手提式探測器,主要用于對旅客進行近身檢查。比較常見的有X射線安檢設備,與手提式探測器為主。
地鐵安檢的原理,是通過X光線對物體進行透視,從而檢測出危險物品。而安檢儀器中X射線劑量較少,X射線性質只起透視作用,并不會在透視過的物體上殘留,因此不用擔心安檢儀器對包產生的輻射會影響人體健康。但仍需要注意的是,安檢時切不可圖一時之快,把手伸入安檢機中取包,畢竟射線是在機器內部進行垂直照射的,手伸入內部會受到輻射。因此,正確接受安檢,對人的健康是不會有害的。
最近,深圳、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地鐵站X射線安檢儀相繼被質疑輻射是否到達相關標準,引起了普遍恐慌,那么,地鐵安檢儀對人體究竟有沒有傷害?那么,我們到底對輻射了解多少呢?
地鐵X射線安檢儀的輻射量
地鐵X射線安檢儀是比可見光波長還要短的一種電磁輻射,具有比可見光更強的固體、液體穿透能力,甚至能夠穿透一定厚度的鋼板。當X射線穿過物品時,不同物質組成、不同密度和不同厚度的物品內部結構能夠不同程度地吸收X射線,密度、厚度越大,吸收射線越多;密度、厚度越小,吸收射線越少,所以從物品透射出來的射線強度就能夠反映出物品內部結構信息。
地鐵X射線安檢儀就是采用線掃描工作方式,物品逐層被X射線照射;透射射線信號被探測、處理后,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圖像重建就得到了圖像,圖像上能夠表現物品的內部信息。按每年365天、每天通過地鐵安檢2次計算,地鐵乘客每年因地鐵安檢接受的輻射劑量也不大于0.01mSv(10μSv),該值僅相當于1.5天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或者乘飛機飛行2小時的輻射劑量,因此,不會對乘客造成傷害。
據環境保護部昨日回應:符合輻射安全指標的地鐵安檢設備,在正常使用時不會對環境和附近經過的公眾造成身體傷害。北京市多家地鐵站所檢測到的輻射劑量符合國際國內標準。
對地鐵安檢儀輻射質疑,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放射裝置的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處理,消除公眾對輻射的恐慌,避免“談輻色變”。
如何科學防輻射
五種人特別要注意電磁輻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經常使用電腦、電視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家用電器擺放不宜過于集中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
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注意人體與辦公和家用電器距離,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離電器越遠,受電磁波侵害越小。如彩電與人的距離應在4至5米,與日光燈管距離應在2至3米,微波爐在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