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高原托起的雄鷹
題記:10月17日,宣傳部一行2人滿懷激動和興奮,從許昌奔赴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壩上高原,深入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以下簡稱“張北項目”)現場,探訪許繼張北項目團隊。
繼奔赴青藏聯網工程現場專題采訪后,這是宣傳部貫徹落實李富生總裁“深入一線,做好重點工程宣傳報道”重要指示的又一次特別行動。
在為期兩天的采訪中,我們走進工程現場,走近這群可愛可敬的許繼人,體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傾聽他們的感悟,分享他們的故事……
10月17日16:20,經過20個小時的長途奔波后,我們抵達張北縣城的恒信賓館,這里是許繼張北項目人員的大本營。剛一放下行李,我們便和許繼風電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張北項目現場總指揮劉軍偉一起驅車前往張北工程現場。
按照計劃,今天是許繼最后一臺風機——11號風機并網的日子,劉軍偉有些不放心風機的調試情況,堅持要上山親自看看。
汽車行駛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一路不停地顛簸。近了!近了!張北項目現場馬上要到了,我的心也跳得越來越激烈:“咚咚,咚咚,咚咚……”仿佛要跳出胸膛。
【平時能看出來】:不畏艱難,苦中作樂,彰顯團隊風采
“建設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示范基地。”“舉全華北公司之力,集全華北公司之智,全力推進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道路兩邊的宣傳標語鋪天蓋地,似乎在不斷突出著張北工程的特點:
——意義重大,非同尋常。我國首個重點“金太陽示范工程”、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首批試點工程、河北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華北電網公司一號工程!
——世界之最,標準極高。定位“世界一流”,技術指標、產品質量和安全穩定性要高于行業標準,且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后即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光儲輸一體化工程!
——時間進度,異常緊張。5月23日舉行主合同簽字儀式暨全面施工誓師動員大會,10月30日建成投產!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時間不到類似規模工程的一半!
……
參與工程建設,為一期工程規劃中的小東梁風電場24臺2.0MW風力發電機組,并在相關項目中提供光伏并網逆變器、箱式變電站、儲能開關柜、儲能系統、干式變壓器等產品,對許繼而言,既是榮譽,也是挑戰。
項目人員面對的不僅是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工程進度的巨大心理壓力,還要面對張北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
在海拔1500米的塞外壩上高原,日照時間長,紫外線更強烈。“項目人員鞏威7月份剛來到張北沒幾天,皮膚便曬的黝黑,嚴重時一層一層地脫皮。”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早晚穿棉襖,中午光背跑。”當地的諺語生動描述了張北壩上高原的氣候特點。10月的張北壩上高原,白天零度左右,夜間溫度已達到零下10多度。“風像刀割一樣,穿上綠色軍大衣也忍不住地發抖”。劉軍偉說。
“從駐地的賓館到山上最遠的許繼風機位置,需要2個小時。” 風場前期建設和風機吊裝期間,現場人員需要給施工方做技術指導,為了確保工程進度,現場人員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出發。汽車在黎明中出發穿行,到下班時,已是滿天繁星。
“野狐圣地古今傳,路險山高云漢邊”。描寫的就是張北壩上高原的山嶺起伏和交通不便。蜿蜒曲折的山路,給上下山工作的項目人員帶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
項目人員王巧遇、王朝峰回憶起那危險的一幕,至今還心有余悸。我們抵達張北的三天前,張北壩上高原忽下“白毛雪”。凜冽的寒風中,司機小心翼翼地駕駛汽車在山路上爬行,路正滑、風雪正緊,一團團“白霧”升騰翻卷著逼近汽車,天地間白茫茫的一片。忽然,一輛工程卡車伴著凄厲的哨聲出現在前方,為給卡車緊急讓路,司機猛打方向盤,剎車時輪胎打滑,差一點連人帶車掉下山坡……當時車上坐著好幾個團隊成員。
或許是上天眷顧許繼人,我們達到張北時,積雪早已融化,崎嶇山路上偶爾存有積水和淤泥。天空湛藍,白云朵朵,塞外的勁風將明媚的陽光揉碎,摻雜在草地和泥土的氣息里,飄蕩在空中。夕陽下余輝布滿天空,高低起伏的丘壑間,身高100多米的風機密密麻麻地林立著,仿佛構成了一片片森林,那其中就有許繼風機的偉岸身姿。
“既然改變不了環境,就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環境。”面對艱苦的環境,單調繁重的工作,大家善于發現身邊的美——看看風機周圍哪棵樹長了新葉,哪片草地上又長出了小花,“上班時在山上觀賞日出,一天的心情都會不錯。下班時看看滿天的繁星,一天的疲憊就會得到緩解。”“在城市里哪有如此貼近自然的機會啊!”大家笑著說。
更有項目人員作詞一首,表達許繼人不畏艱難,苦中作樂的團隊風采——“千里張北大壩,風起沙飛石走,轉戰何人問知否?許繼兒女運籌。不畏天寒地凍,何懼風沙酷暑,齊心協力建偉業,豈能壯志不酬?昨日開山辟地,今朝修路裝機,夢醉張北不知歸,笑看碩果累累。沉睡千年大壩,再生風電崛起,綠色能源進萬家,敢與日月同輝!”
【關鍵時能站出來】:智慧做事,敢打硬仗,打響許繼品牌
我們的汽車一路顛簸,到達許繼最后一臺待并網風機——11號風機的位置時,夜幕早已悄然降臨;蒼穹下,滿天繁星也開始爭先恐后地眨著眼睛,高原遠處的點點燈火若明若暗。
“這可是許繼風電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刻啊!哈哈!”
當得知最后一臺風機正在進行調試的收尾工作,再一會兒就可實現并網時,劉軍偉興奮地沖著塔筒內的幾名技術人員大聲說道!
許繼的風電發展史上將銘記這一刻——2011年10月17日18:31分!在大家的熱烈掌聲和尖聲歡呼中,11號風機的調試人員杜昊龍,沿著塔筒內的懸梯從80米高處的頂端“爬”到地面,滿懷激動、歡喜地與劉軍偉緊緊擁抱在一起!
“我們許繼的風機全部并網成功啦!”大家一邊興奮地朝相機鏡頭做出勝利的手勢,一邊尖聲歡呼。映著滿天繁星和遠處的燈火,許繼人充滿激情和喜悅的歡呼點亮了海拔1500米壩上高原的夜空!至此,由許繼承擔的張北國家風光儲輸工程小東梁風電場24臺2.0MW級風力發電機組全部并網成功!
劉軍偉介紹,“風機全部并網成功意味著我們的風機整體已沒有問題,只需要進行細節調整”,待“消缺”(消除缺陷)工作完成、風機在240個小時無故障運行后,即可全部移交業主!
它不僅意味著許繼在張北國家風光儲輸工程——小東梁風電場主體項目已接近尾聲;同時也標志著許繼在批量風機的生產、工程施工、調試、運維能力的打造上邁出飛躍性的一步……
張北項目這場硬仗——我們打贏了!許繼這個品牌,在風電領域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晚,回到住處的我,雖然感到很疲憊,但仍處在興奮和感動中,我渴望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每一位許繼人。于是,便蘸著濃烈的感情,連夜寫就一篇新聞稿:《激情歡呼 點亮壩上高原夜空——許繼承擔的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24臺2.0MW風機全部并網成功》。 第二天一早,稿子就經宣傳部同事編輯后上傳集團網站!現場人員驚嘆到:“我們是許繼速度,宣傳部更是許繼速度!”
此次24臺風機成功并網,許繼在風電領域的品牌逐步樹立,靠的就是張北項目團隊智慧做事,敢打硬仗的品格。
敢打硬仗,千方百計確保進度。6月份,項目開工以來,許繼風電科技公司與工業電氣箱變公司、變壓器公司、柔性輸電公司等兄弟單位密切溝通合作,項目全體人員充分發揚“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克服“工期緊、任務重”、“現場施工環境差”、“設備大件運輸難”等困難,細化工作安排,將工程進度細化到月、分解到周、落實到日,確保工程如期進行。
為了確保物資到貨,不影響工程進度,許繼張北項目總指揮劉軍偉將主要設備廠家跑了個遍,并在通遼的塔筒廠家蹲守,盯到最后一套塔筒發運!落實大件運輸的線路和時間,確保設備按時按質生產、到貨,確保安全吊裝和正常投運。箱變公司連夜召開產品設計會,確定箱變方案,并優先排序,加班加點忙生產。柔性輸電公司、變壓器公司無一不是科學統籌,想盡一切辦法確保進度。
智慧做事,全力以赴確保質量安全。項目團隊在現場做出了多個應急預案,會同監理方、業主方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不斷完善,以確保安全質量。同時每天晚上21:00召開當日工作討論會,落實當天工作進度,安排第二天工作,嚴格按照工作標準,狠抓安全質量。
“雖然很累很苦,但見證風場從無到有,看到許繼風機一臺臺巍然屹立起來,我們很有成就感,心里有中難以言表的自豪和驕傲!”項目現場經理蔡旭輝說出了團隊成員的心聲。
【需要時能豁出來】:肩負責任,不辱使命,贏得外界尊重
“在工程中,許繼人員上下同心、不怕吃苦,攻堅克難,確保了我們要求的關鍵時間節點,用行動和實力證明了自己!”業主如此評價。
監理公司項目總監劉永生說:“我欣賞許繼人良好的服務態度和迅速的響應速度,全力以赴把現場服務做完美的理念!期待我們在工程的二期、三期能夠再度合作!”
合作伙伴安裝公司王姓負責人更是嘖嘖贊嘆:“許繼人好樣的!大家敬業精神令人敬佩——都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每次吊裝、調試,無論我們施工單位什么時候到,許繼人員總是在現場!”
……
現在,項目相關方面高度評價許繼人!可項目剛開始時,許繼同項目業主、監理公司合作得并不順利。業主和監理公司是第一次做風機、風場項目,許繼是第一次大規模批量提供風機,張北項目又是國家電網公司高度重視的“世界之最”高端項目,況且工期異常緊張!各方對工程是否能夠按期完成都心里都沒底,同時業主和監理公司對許繼并沒有太大的信心,甚至對許繼工程人員素質、產品質量和設備風機持質疑態度!
鞏威,作為許繼張北項目的聯絡人說:“那段時間,幾乎大會小會挨批評,還需要不斷同業主溝通、解釋提出的相關問題!”項目的全體人員都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同時大家心里也都憋著一股勁——我們讓事實說話,證明許繼能行!
業主要求,許繼第一臺風機8月26日必須并網!所以,能否確保第一臺風機——10號機如期順利并網,就成了這場無硝煙戰爭的關鍵。
挖基礎,下基礎環、基礎環養護,風機設備到貨,預安裝,吊裝,調試……一切都緊鑼密鼓,為了趕進度,大家幾乎泡在了現場,風雨無阻,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地干,餓了啃兩口面包,渴了喝兩口冷水……
終于,8月24日16:40,許繼首臺機組順利并網發電,超節點兩天完成!事實證明——許繼風機,能行!肩負責任和使命的許繼人,能行!這是對所有質疑最有力的回答!
那一刻,風機現場的幾名許繼工程人員喜極而泣!聽到現場傳來的“首臺并網成功”的消息,身在項目部的許繼人,也哭了!淚水恣意流淌,嗚咽的哭聲,和著壩上高原的勁風,通透著幸福、宣泄和震憾,蕩漾在那日灰蒙蒙的天空中。
對于項目經理、調試組長薛建、風機終檢組的韓永豪、楊相銀,風機對中組的王智軍、宋陽陽,調試組的盧仁寶、溫磊等17名項目人員來說,10月11日至13日,是關鍵的三天,也是難忘的三天。因為根據業主安排,必須在這三天內完成所有風機的終檢、對中和調試工作。
這是一場關鍵的戰斗,決定著后續工程是否能夠按期進行;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以韓永豪的終檢工作為例,每臺風機的終檢單上,包含100多項標準,涉及安裝工藝、硬件質量、工作狀態等各個方面。需要他和監理公司、安裝公司的工作人員一項一項檢查設備、核對情況。
11日早上7點多,他們到達現場、爬上風機,此后三天,所有人員都沒有再返回駐地。一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他們的午飯就通過繩子吊到80米高的塔筒頂端,晚上凌晨一兩點從風機上下來,直接住在山上四面陰冷透風的民房里!
在我采訪時,監理公司負責電氣技術的牛監理連連稱贊韓永豪,“許繼年輕人不簡單!小韓我倆天天一塊工作,他雖然是個年輕人,但是工作認真細心,有強烈的責任感,每天回去得很晚,比我們辛苦。我們正準備給他發表揚函呢。你們來了可要好好寫寫他們!”
被許繼人工作精神打動的還有駐地賓館武老板。開賓館有些年頭了,他的賓館里先后住過六批風場項目的工程人員,他說:“三個月完成24臺風機的吊裝、調試,實現并網發電,許繼是第一個!”武老板豎起大拇指說。
看到許繼項目人員每天早走晚歸玩命地干,有時一天連一頓熱飯都吃不了,豪爽熱情的武老板主動早起,早起給項目人員做早餐,使大家吃頓熱飯。比較困難的時候,武老板主動幫忙,租借車輛、聯系司機、協調張北當地的事情,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如何評價那是別人的事情,但只要過程中我們用心了,敢拼敢想敢干做了,全力以赴把事做成了,我相信最終會贏得理解和認可!”采訪的最后,劉軍偉深有感觸地說。
采訪結束時,已是18日的傍晚。凜冽的寒風我在耳旁呼呼作響,我抬頭仰望風機,機艙頂部的四個大字清晰可見——“許繼風電”!落日余暉布滿壩上高原,天地之間一片金黃,將挺拔的風機裹在其中;遠處,仿佛有一只只雄鷹振翅飛過。(宣傳部 孟文禮)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