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電源化技術掀起驅動IC技術革命 叩響高端IC的大門
“高品質、合理價格”一直是深圳市長運通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長運通)的產品理念,去電源化設計成為引爆這一理念的重磅炸彈,必將掀起驅動IC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高工LED記者走進長運通,與技術總監文茂強一起探討驅動IC的現狀與未來核心競爭力,一起見證長運通如何叩響高端IC的大門。
三大業務并駕齊驅
高工LED:據了解,長運通未來的LED驅動IC業務分為三塊,分別為屏幕、點彩、照明,您比較看好哪一塊業務的發展?
文茂強:LED面比較廣,公司希望多幾個方向發展,因此確定了屏幕、點彩、照明這三個方向。我們把他們列為并駕齊驅的三個發展方向。長運通做了多年的集成電路,技術、成本各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優勢。其中產品比較成熟,量比較大的是屏幕IC,全世界的屏幕有80%以上是國內供應,國內IC企業有先天的地域優勢。目前公司屏幕IC的業績逐步增加,但我們在屏幕研發的投入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市場和服務,因為它已經發展很成熟,沒有太多需要開發的東西。反而在照明和戶外裝飾領域公司投入非常大。對照明IC的發展我們比較清晰,目前資源集中在球泡燈和燈管,首先把這兩個產品做好,再去擴張其他。而在戶外裝飾IC投入這么高,雖然看不到2012年這顆IC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利潤,我們認為控制軟件技術會是LED制高點,會滲透到屏幕、裝飾及照明領域。
高工LED:技術路線圖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公司在這三個領域的技術路線是如何定位的?
文茂強:顯示屏和戶外裝飾都是采用單總線傳輸技術,以單數據線讀取,電流校正技術也是自己研發。單總線傳輸使傳輸的數據線變得更少,級聯性變得更強。IC的級聯性變強能夠使控制成本降低。校正技術為客戶解決分bin的問題,目前顯示屏還是通過LED分bin,選擇bin區做產品。我們通過校正使客戶的bin區更寬,從而降低成本。而照明IC我們采用去電源化設計,發展著一技術必須要發展高壓LED。我們的做法是,在PV兩極之間將LED串起來,串很多顆,將其電壓排起來,排到與市電電壓接近,如此,便可將電源省略掉,不再需要電壓轉換,取而代之的是做一個很小的恒流源在其中。
目前LED照明電源,采用的是以前使用的開光電源,但使用開關電源會存在問題。以前開關電源對20瓦以內的燈具要求不高,對于功率因素、效率大家都不關心,認證也很寬松。但現在真正運用大部分的LED燈具都是在20W以內,對于20W的LED燈具各國政府包括能源之星要求很高。中山那邊用開關電源走低端,5塊就可以買到,跑得比較順暢。大公司做這個就會發現問題,要過認證,符合LED的特性成本要高很多,大約在7-8塊,甚至更高。采用我們的去電源化設計方案,在電源方面為客戶減少60-70%的成本;另一方面,性能會大大提高。
叩響高端IC的大門
高工LED:去電源化設計采用的是光刻技術,但您也提過很欣賞倒裝技術,只是價格方面需要時間考驗。但撇開成本,僅僅從技術層面考慮,哪一技術最佳?倒裝技術會不會成為未來很重要的方向?
文茂強:倒裝技術能夠起來我認為那也是好幾年以后的事情,主要是兩個因素的阻礙,價格和成品率。倒裝技術把LED連接是一顆一顆連接,我們光刻技術是整片Wafer一次性就完成了,效率非常高。走倒裝技術要求芯片是特殊的,基板是特殊的,工藝設備各方面投入非常大。我們不希望開發一個成本很高的產品,我們希望大眾都能接受,最后確定用光刻技術,采用很普通的材料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效果。
高工LED:據了解,國內LED驅動IC的發展不能夠與國內現階段的LED產業規模相匹配,市場對LED驅動IC的需求主要是靠進口,特別是高階驅動IC領域,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局面。國內驅動IC廠商欲搶占市場份額,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哪些?
文茂強:國內很多集成電路公司想轉型,LED是首當其沖的產業。他們想在LED產業施展拳腳,真的只能找到顯示屏驅動這個領域,這是發展最成熟的領域。很多集成電路企業定位做這一顆產品,但最終這些公司都沒有堅持下去。這顆東西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要把品質做的像聚積科技的產品那樣精致,還是需要花很多代價和精力。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情況,所以定位跟其他人不一樣。我們有自己的技術路線圖,希望把顯示屏IC當做產業來做,我們有全系列的產品,規格較全,甚至控制系統也做。國內企業跟聚積科技競爭都是挑選其市占率較高得產品來做,并不是把當產業來做來做。但我們認為,特殊規格的產品市場容量雖然較少,可能不會贏利,但客戶需要。我們一直在走差異化的路線,去電源化的設計也是我們獨創的技術。我們希望打造技術性強企,目前我們正在申報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高工LED:公司也有LED照明解決方案,結合了CYT的電源管理技術與LED模組封裝技術的產品,封裝技術是否也來自于公司的設計?
文茂強:對,封裝技術是自己的研發成果,我們給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原本我們也不想,我們原本做集成電路,這一產業擁有比較完整的代工鏈。我們只做集成電路設計,Wafer和封裝都是代工。但LED沒有形成完整的代工鏈,沒有太多的公司愿意跟你走技術路線。我們最后考慮要建立這么一條生產線。但我們不想把封裝線擴展太大,現階段把規模擴展太大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希望把技術路線拉長,更能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也能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這種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照明、戶外裝飾、屏幕我們都是這樣去布局的。不僅僅為客戶提供一個驅動IC,也把控制技術和控制軟件整套提供。特備是LED照明,客戶需要高性價比的電源,也需要長壽命低成本的光源,更需要符合各國安規要求的燈具,部分提供支持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然客戶也可以選擇其中部分獨創自己的燈具。這種發展模式對研發投入要求很高,公司每年研發經費1000萬,LED就花了700-800萬。研發團隊包括軟件、底層驅動、結構、集成電路設計、電源設計人員、光源設計團隊,技術支持團隊共有40-50人。
高工LED:您如何看待驅動IC未來的技術走向?
文茂強:我堅持以控制技術為先導,中國的文化背景覺得軟件不要錢,但國外,軟件也是資產。中國對軟件開發不太重視,但我們不一樣,我認為,軟件跟控制IC的結合才是未來發展的競爭力。現在大家雖然都可以設計同質化的驅動IC,但以后的區別在哪里?為客戶的服務,控制方式的與眾不同,我們重點體現在這里。
目前,照明方面就是電源的供應,但顯示屏和戶外裝飾還需要色彩的控制。現階段大家也在提出照明智能化,要求亮度的控制、顏色的多樣性。因此照明IC未來的發展會跟顯示屏、戶外裝飾有融合的地方。今天可能拼電源的質量、可靠性,接下來呢,可能看怎么調的更好。我們這么早布局軟件控制,這是我們與其他企業區別的地方。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