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海洋工程 低迷期的造船業獲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同此涼熱”的低迷環境下,2011年,海西灣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企業仍拿下不少高額訂單,實現了20%左右的增長。
青島造船企業在危機中十分注重轉型升級,除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外,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加快建設步伐。據了解,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承建并出口的18萬載重噸散貨船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被譽為“中國型散貨船”,去年完工交付8艘。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的1號、2號碼頭里,4艘技術含量高、制造工藝復雜的特種船舶一字排開,正在緊張地建造中。
青島造船業能夠在行業低迷的環境下實現較快增長,與企業及時進入、發展壯大海洋工程領域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青島在散貨船、集裝箱船、郵輪等傳統運輸船舶需求大幅下滑的局面下,其海洋工程市場實現了蓬勃發展,為飽受需求不振、深陷價格之戰的造船業開辟了一片藍海。

依托海西灣,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已在海上油氣田開采平臺、樁基式導管架等擁有較高的技術。如今,該公司還開拓了國際市場,產品輻射到澳洲、東南亞、中東、西非、南美等地。
原先主要從事常規船生產的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也開始進軍海洋工程領域。今年2月,公司為巴西客戶建造的行水下浮體及深海錨座項目開工。“海洋工程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也高,它將是我們今后的發展重點。”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位在海工裝備領域,但前期主要做一些附加值不是太高的常規船。從前年開始,公司開始往特種船、海洋工程領域轉型,今年預計會接到5億美元的海洋工程訂單,爭取實現生產的“穩增長”。
作為中國造船業的后起之秀,短短10年時間,青島在海西灣構建起集研發、生產、總裝、銷售于一體的修造船和海洋工程產業鏈,不僅吸引了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等129家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還集聚了山鋼集團、齊耀瓦錫蘭等500余家生產配套企業,以及中船重工711所、725所等業內頂尖科研院所。2011年,海西灣實現造船和海洋工程產業產值215.5億元,出口11.7億美元,直追廣州、上海、大連三大造船基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