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平板還是筆電?差異化向混合型設備的轉變
平板電腦,顧名思義,外形總不會是圓或三角,充其量是把邊角做得圓潤而已,但不管是iOS平板還是Android平板,大體上還是逃脫不開矩形。不過這樣一來,又進入了一個怪圈——外觀上的嚴重同質化:Android平板諸多同模,iPad更是難逃造型被山寨的命運。
不差異,毋寧死。外形與系統難有區別的眾家平板面臨的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條,差異化之路勢在必行。系統可以靠定制,但外在卻只能依靠各家自行尋求突破。但是要如何打破桎梏?改變形狀?給機身涂鴉?前者還是算了吧,捧著一個大餅玩,似乎不太順手;不過在機身上涂鴉聽起來似乎很棒——就像筆記本有各式圖案的A面貼膜、手機也有顏色各異的背部貼紙,可是目前好像還沒有廠商嘗試在平板的機身背部加入裝飾圖案。
是平板還是筆電?差異化向混合型設備的轉變
于是,另外一種方式被采納——加入外接鍵盤。像筆記本的平板,規規矩矩的平板,擺在那里,即便不用走到近前,也足以區分了。
其實,“為求外觀差異為平板配置鍵盤”,只是筆者妄自揣摩而已。鍵盤的引入,更多的原因應該是方便用戶進行文字輸入等一系列操作,不過這似乎也可歸為是廠商差異化的一種表現。平板電腦可不僅僅是一種娛樂設施,它也同樣可以用來辦公,但只靠雙手觸摸,不管是制作PPT、還是錄入Excel表,都不及在PC上快捷。而且若是在坐車時接到BOSS電話需要對某個文件馬上進行修改,人挨著人的情況下想從挎包中拿出13、14英寸的筆記本來無疑是困難的,這種時候如果帶著一臺平板,立即完成任務可以說沒有絲毫阻礙。
如果乘車時不得不使用13/14英寸超極本,還是會稍顯不便
不管我們有多么熟悉用九宮格輸入,同實體鍵盤相比,在速度上依然會是稍遜一籌。而且在平板上使用辦公類軟件,習慣了PC上鍵鼠的我們,在執行一些操作時候,也許依然會感到些許不便——就筆者個人而言,例如對部分文字進行選中,遠不及PC上直接鼠標一拖即可辦到。如果有鍵盤基座,那么一切都將不是問題:將平板接到鍵盤基座上當做屏幕,再把鼠標接到鍵盤的USB口上,你看,它變成了一臺小號的筆記本電腦,不是嗎?
也許你說,雖然蘋果有辦公三劍客、雖然安卓有類似polaris office這樣的軟件,但是我只習慣MS Office,怎么辦?現在移動設備上可不支持它。很好辦:再等上幾個月,等到Windows 8 Pro平板出來,你的愿望就可以輕松達成。
而且隨著微軟為Surface預備了外接鍵盤,“為平板配上鍵盤”就好像要演變成一種趨勢。不光是已經曝光的一些Win8平板將提供鍵盤基座,連一些將要發布的Android平板也是如此,比如愛可視XS 101和索尼Xperia S。這一舉動,是受到了Transformer Pad的啟迪,還是未雨綢繆為迎戰Win8平板做準備?如果是前者,那這個反射弧未免有些太長,繼Transformer Pad之后直至現在才又見有平板如此做;如果是后者,似乎有那么幾分道理,即便Win8平板會在企業領域占有優勢,但這并不妨礙普通消費者對它的熱愛——事實上,現在消費者對Windows 8、對Surface、對Win8平板的關注度,已經隱隱超過了Android。而且,Android與Windows 8之間,乃至iOS、Android、Windows 8三者之間的較量,大多數時候也要集中在娛樂市場領域內——難道要前兩者以己之短去攻敵之長么?
如果說當初Android陣營的Transformer Pad配備鍵盤基座,還主要是出于“差異化”考慮——傳統平板要想“變形”,大概也只能是和鍵盤進行“合體”了吧——那么當x86架構的Surface Pro以及其他Windows 8平板也配上鍵盤之后,是不是有意向對筆記本(確切地說似乎是超極本)發起挑戰?
當然你會說,這兩者性能上肯定不是一個重量級。不過等你看了Surface Pro的部分配置后或許就不這么肯定了:Ivy Bridge架構酷睿i5處理器、64GB/128GB SSD固態硬盤。再找一個低端的超極本看下:Sandy Bridge架構酷睿i3處理器、120GB SSD固態硬盤。盡管10.6英寸的屏幕要比14英寸小了不少,但是1920X1080的全高清分辨率完爆掉了1366X768。更小的尺寸帶來的還有更輕的重量:雖然Surface Pro那903克的重量在平板電腦中頗顯沉重(已經和11.6英寸超極本的重量相差無幾),但是與那些13英寸的超極本相較還是占盡了優勢。帶著它出門,不比帶一臺主流尺寸的超極本更輕松?而且,雖然現在微軟對Surface價格依然緘口如瓶,但考慮到競爭對手的售價(比如起價$499的The new iPad),Surface RT有可能會賣400~500美元,那么Surface Pro或許會是再貴上200美元——總比$1200便宜多了(筆者查找到的最便宜的11.6英寸超極本價格為7199人民幣,按目前匯率約為1136美元)。
難說Surface Pro為首的Win8產品不會對低端超極本形成沖擊
一臺是10.6英寸、有外接鍵盤、重903克、售價$700~$900(筆者個人猜測)的平板電腦,一臺是11.6英寸、重1.1kg、售價$1100美元的超極本,一臺是13英寸、重1.7kg、售價$740的超極本,你會選擇哪一個?
如果說過去傳統的平板電腦與筆記本之間的差異尚且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但是Windows 8與Surface的出現,無疑把這一道天塹變成了狹縫。不光是系統、配置,連外形乃至價格也是愈加混淆。如果說13.3英寸的YOGA或許還更靠近超極本一些,但是11.6英寸的“太極”折疊后拿在手中,與10.6的Surface會差在哪里?或許只是重量與厚度上感覺不同吧。雖然“太極”的產品類別被歸到了“超極本”,但說它是一臺帶著不可拆鍵盤的平板,似乎也未嘗不可。
我說“太極”是平板,你說“太極”是超極本,不過這已經不重要
如Surface的平板電腦、如“太極”的超極本,平板與超極本之間的界線似乎已經被這樣的產品所模糊。是超極本,還是平板?在不久后的將來或許不會區分得這么清楚、也不需要區分得這么清楚:因為,它們都是移動互聯時代下催生的產物,都可以叫做“Windows 8/Android筆記本-平板混合型設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