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頻道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規模逐漸壯大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規模逐漸壯大

        曾經作為國人婚嫁、生活“三大件”之一的“縫紉機”似乎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其實,家庭使用的縫紉機只是縫制機械領域中很小的一個品類,縫紉機并沒有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今為我們生產服裝、家紡、箱包的“縫紉機”后輩們———縫制機械,已發展成為以縫前(吊掛系統、自動裁剪系統等)、縫中(工業縫紉機等縫制設備)、縫后(熨燙、檢針設備等)三大工藝環節設備為主,并由相關軟件、信息系統等組成的,多品種、高科技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行業規模逐漸壯大

        10年發展,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經過艱辛發展迅速崛起,一舉奠定了世界縫制機械大國地位,并正由縫制機械制造大國向強國邁進。

        上世紀90年代末至2007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國產縫制機械產品產量至2007年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行業“頂峰”。

        2002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在當年的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上發布的一份文件中顯示出一個重要信息—————中國成為世界縫制設備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當年中縫協信息中心統計數字顯示,中國有各類規模以上縫制設備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500家,年產各類縫制設備800萬臺,年出口創匯4億多美元。

        10年間,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十五”末期,我國縫制機械的年產量占世界縫機總產量的比重為71%,到“十一五”末期,這一比重提高到了80%。年產值占比也由“十五”末的45%提高到目前的59%,產業繼續向中國大陸聚集,推動了下游行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得到提升。

        作為服裝、箱包等產業的上游行業,縫制機械行業同樣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社會密切相關。“十一五”期間,行業發展歷經波瀾,前兩年保持持續壯大的較快發展勢頭,但從2008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行業自身發展周期調整的雙重影響,全行業產銷量等經濟指標連續兩年呈較快下滑態勢,跌入近10年來的低谷。

        但通過積極應對和調整,行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的逐步回暖,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自當年第四季度以來,已逐步擺脫低迷并呈現出強勁、持續的復蘇態勢,產銷規模快速回升。特別是2010年行業全面呈現恢復性的高速增長,年產值創歷史新高,產量全面接近行業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開始顯現。

        從進出口數據來看,2011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歷史最高紀錄。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縫紉機類產品及零部件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4.1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1.72%。其中:出口20.0億美元,增長24.21%;進口4.1億美元,增長4.19%;貿易順差15.9億美元。行業出口全年保持高位運行,月出口額連續三次刷新月出口額最高歷史記錄,7月份出口額更是高達2.05億美元。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將其確定為“行業質量趕超年”,并發布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用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平穩增長、質量為先”的總體發展思路,為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國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約有縫制機械整機生產企業830家(含外資企業),其中縫紉機整機生產企業620家,非縫紉類縫制設備整機生產企業(注:主要指除縫紉功能以外的其他驗布、裁剪、鋪布、整燙、粘合、檢針、吊掛、激光等相關縫制設備)約210家,零部件生產企業1000余家,主要分布京津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6大產區。“十一五”期間,行業累計完成產量7496萬臺,產值1935億元,利稅92.6億元,累計出口5392.9萬臺,出口額70億美元。

        “十一五”時期,行業經濟總量保持增長,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快速提升,實現年均經濟增速為11.5%;產品結構調整也取得重大突破,如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占比從“十五”末的2%上升到25.04%,電腦平縫機占平縫機總產量的比例由5%提升到36.5%以上,特種工業縫紉機年產量占工業縫制設備總量的比例由3%提升到9.5%;企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

        技術創新持續發酵

        盡管中國縫制機械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放眼全球市場,特別是與德國、日本等世界縫制機械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國家相比,中國縫制機械產品附加值還有待提高,自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也亟待加強。

        過去10年間,特別是2005年以后,我國技術創新和體系建設效果顯著,機電一體化產品已成為我國縫制機械企業研發的主流趨勢。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末,我國縫機行業專利總數為12580項,其中發明專利2952項,實用新型專利4496項,外觀設計專利5132項(含紡機類約1500多項),行業累計獲授權發明專利總數1187項。

        其中,內資企業繼續保持高效的創新發明勢頭,全年申報發明專利223項,占發明專利申報總量的77%,申報實用新型專利729項,占該類專利申報總量的93%,申報外觀專利613項,占總量的95%。另外在專利擁有總量方面,內資企業也在2011年實現了全面超越,至2011年末,內資縫機企業累計申報發明專利755項,實用新型專利3027項,外觀設計專利2094項,分別占總量的25%,67%和40%。

        中日主流縫機企業差距進一步縮小。以2011年的發明專利為例,除重機(26項)、兄弟(16項)繼續占據行業前兩位外,國內企業在前十位中占據了七席,其中上海貴衣縫紉設備有限公司以12項專利列內資企業第一,全行業第三,顯示了國內中小型縫機企業強勁的創新活力和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數字、傳感、激光、模糊控制、遠程控制技術等,進一步提升和拓展高新技術在縫制機械領域中的應用,已成為全球縫制機械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據悉,為解決縫制機械高速、無油、耐磨等關鍵技術,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已將直線電機、納米材料、磁懸浮等高端技術以及高自動化程度的立體整燙技術和立體整燙設備等,納入到縫制機械的研究開發中。同時,它們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也在不斷深入,以此制造出適應各種工序的全自動縫制機械和快速反應系統等。

        品牌管理建設不斷加強

        從2002年至今,隨著我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也轉型升級,企業現代化管理不斷提升,品牌建設持續加強。

        10年間,匯寶、富山、中縫重工、川田……華陽、博特等一大批品牌脫穎而出。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顯示,目前國家縫紉機類注冊商標共15620件,其中2011年新增商標數位2253件。這一數字相比2002年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經歷了2006、2007年的行業高速發展,以及2008、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洗禮,行業和企業都日趨理性,不再簡單追求“量”的發展,而是更重發展質量,成功實施產品結構調整、企業管理升級和品牌優化。大致呈現兩種發展趨勢:一是大多數企業日益專業化,以平、包、繃以及特種機、繡花機等縫制設備全系列化生產為主業,或者是以某一系列特種機產品為主,其他產品進行OEM。二是部分企業產業鏈化或多元化,不僅生產全系列縫制設備產品,而且產生產縫前的裁床、電機等產品,或更有甚者還跨產業涉及模具、鑄造、園林機械等。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工申貝集團有限公司,在2005年成功收購世界縫制機械制造業的“王牌”———當時世界排名第三位的德國“DA公司”即杜克普·阿德勒公司,當時引起世界縫制機械行業的震動,也為中國縫制機械企業實施跨國并購樹立了一個榜樣。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內的另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對外發布公告稱,中國標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遠中實業有限公司和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安簽署了《關于整合中國標準縫紉機公司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工業縫紉機業務及相關資產的重組方案(協議)》。協議中規定,上海惠工三廠工業縫紉機業務和“海菱”品牌將納入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體系和品牌架構中,通盤運營。

        另外一個案例是,2009年7月16日,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外發布公告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浙江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7月1日在德國以4500萬元人民幣,通過非股權、非承債式的收購方式收購兩家世界知名的德國自動裁床設備制造企業—————Bullmer(奔馬)和Topcut(拓卡),并新成立了Topcut-Bullmer(拓卡奔馬)公司。

        收購后,新杰克成立了拓卡奔馬公司。2010年,德國拓卡奔馬公司力推新產品,完成真皮裁床和超聲波裁床等特種裁床的研發和改型,并獲得空中客車、寶馬、奔馳等公司的巨額訂單。2011年,德國拓卡奔馬鋪布機D600在中國投產。

        杰克股份借助拓卡奔馬公司的高端自動化技術,加快高端自動化縫紉機的研發,并使其主營業務縫制設備與縫前工藝裁床相連接,加之杰克集團的電機等相關產業,進一步使其成為服裝、汽車、航空等行業提供成套方案的服務商和供應商。

        在2011年的CISMA展上,寶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也曾宣布,除了涉足鑄造產業之外,與吊掛系統實力制造企業歐泰科公司合作生產吊掛系統。

        最近10年間,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管理信息化和設計制造柔性化取得明顯進展,“精益生產”、“5S”、“6西格瑪管理”等各種現代化管理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成為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有力推手。如新杰克、西安標準、中捷、寶石、富山等大多數企業,先后在企業中成功實施了ERP、PLM等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甚至有的企業引入了精益生產、5S、6西格瑪管理等管理模式已經很多年,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初見成效。

        此外,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企業對品牌建設的投入和宣傳意識明顯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國內一流服裝企業對國產品牌縫紉機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如中捷、新杰克兩家行業領軍企業,先后多年獨家冠名贊助有中國服裝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在近距離貼近服裝產業的同時,強化了市場對國產縫制機械的市場美譽度和認知度。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糖心|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香蕉久久ac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未成女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无码喷水一区二区浪潮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