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時代已經過去中國向誰取經
日本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改向韓國取經
最近與夏普、索尼、松下等日本電子巨頭緊密相連的關鍵詞,是虧損和裁員。
10與19日,索尼公司預計將在2012財年內減員2000人,其中約一半來自包括索尼總部在內的職能部門。而在今年8月發布的2012財年一季度(截至6月30日)財報中,索尼出現了3.12億美元的虧損。
夏普繼去年創下3760億日元史上最大規模虧損之后,2012財年一季度的業績仍未改觀,期內虧損從上年同期的490億日元擴大至1384億日元(約合18億美元)。高盛將夏普評級調降至賣出,股價創38年來新低。
“如果說日本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結論還過早。”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研究專家姚海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在MC(Materials&Components,即材料和零部件)產業上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MC居于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利潤率比較高,很多東西別國還生產不出來,或者質量無法抗衡”.
專注于IC元器件分銷的科通芯城執行副總裁朱繼志也對記者表示,日本在元器件領域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很多電子元器件目前通用的制程工藝,都是日本發明定義的,例如MLCC電容;在材料領域也是如此,例如,日本的稀土利用技術,全球領先,而稀土材料,幾乎在所有的電子元器件的制造過程都會用到。
中國工程機械與韓國技術差不多
韓國國土面積只有99937平方公里,人口總數與中國廣西省相當,僅有4700萬。但是其工程機械制造業卻在全球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世界第六大工程機械制造國。
韓國市場工程機械技術跟中國旗鼓相當,同時市場需求量又不好。
在技術方面,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與韓國同行并沒有太大差距,以挖掘機為例,目前市場分為三個梯隊--歐美、日系、韓國和中國企業。就20噸量級的挖掘機而言,美國卡特彼勒的售價為120萬元左右,小松等日系產品約為100萬元出頭,韓系和中國企業的產品售價則在70萬元左右。上述專家認為,韓系產品在某些方面還不如中國,如零部件就沒有特別的優勢。
韓國對工程機械需求有限,海外市場是韓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主要驅動力,目前出口額占韓國工程機械總銷售額的76%.
不過,韓國市場也并非一無是處。韓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優勢在于挖掘機和叉車,比如起重機還有一些市場空間,但比起印度、巴西等國也不是特別明顯。
日本9月核心機械訂單年率下降7.8%,降幅大于前值6.1%,同時也大于數據公布之前經濟學家預測降幅4.9%,表明全球經濟放緩和中日兩國領土爭端正打壓企業資本支出。
日本制造在下降,中國制造搶占市場實力還不夠,中國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都存在艱難的問題。先發展好自己,就不會在看他國臉色了。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居全球之首本土企業艱難
截至目前,工業機器人行業四大巨頭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及安川電機、德國庫卡都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及合資公司,四大企業已占國內市場比重高達70%左右。雖然我國大學生能夠獲得全球智能機器人比賽冠軍的殊榮,但在制造領域,依然是瑞士、日本、德國等海外企業的天下。
日前,在上海工博會的工業機器人展區,中國企業的身影并不多見,反而是瑞士、日本及德國等海外制造企業大手筆地承租了重點展位。目前,跨國企業的工業機器人占據國內市場70%以上的份額。中國公司因關鍵技術、工藝及渠道的不完善,在需求高速增長的市場中仍處于劣勢。
中國是世界機器人需求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去年銷量為2.26萬臺,同比大增51%,而美德等國的比例均在40%以下,預計2014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將成為全球第一。
“中國市場的需求量可從一組數字中體現出來,”ABB離散自動化與運動控制業務部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顧純元向《第一財經日報》說道,“全世界的自動化實現率為55點(每萬名工人中,有55個人擁有機器人),中國現為21點,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的比重135點~339點,還有很大差距?!?/P>
按客戶分,汽車占工業機器人應用的44%.而煙草、食品飲料、軌道交通、柴油機等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正逐步上升。“2005年至2007年,一些公司認為人工要比機器人的成本低很多,不肯使用機器人;2010年后,部分機器人居然被用在搬磚頭、收集煤渣等附加值較低的領域,”機器人市場從原先高精尖的領域轉向了普通制造業,需求也增長了?!邦櫦冊硎尽?/P>
中國市場雖大,但中國機器人制造企業目前卻只能當作看客。
截至目前,工業機器人行業四大巨頭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及安川電機、德國庫卡都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及合資公司,四大企業已占國內市場比重高達70%左右。
去年,僅日本發那科在國內的產品銷量就達3400臺,其是通用汽車等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庫卡公司則計劃在2013年底于國內投產一個年裝配5000臺機器人的大廠,旨在提高銷量。ABB也投入巨資打造上??禈蚧兀齼煽顧C器人之外,其他幾十種機器人都在這安營扎寨。
深圳機器人協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機器人制造公司在技術上的軟肋主要表現在電機技術、加工工藝兩方面?!眹鴥葯C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如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等制造技術不達標,都要靠國外進口,這樣也增加了(機器人)成本,削弱了價格競爭力。“而如發那科,其核心零部件完全可自主生產,節省了成本。
加工工藝方面的差距在于,國內廠商的熱處理技術不過關,不僅使得零部件在短時間內就生銹報廢,而且會直接影響工業機器人(如跺碼機器人)的控制精度。在研發方面,部分國內公司正在做”逆向研發“,即對國外進口的電機拆除研究,以學習國外廠商的現有技術,”自主研發“還存在較大困難。一家機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員也透露,國外電機的使用壽命平均五六年左右,國產產品則相對較短。
此外,銷售渠道布局的差異也很大。國內相對成熟的部分機器人生產商只有幾個辦事處,并采用廠家直銷;而發那科、ABB等公司采取的則是經銷商代理模式,ABB在國內的經銷代理商就有幾百家。
在談到如何縮小與國外企業的差距時,深圳機器人協會負責人表示,國家可考慮加大對機器人行業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促進高校和企業聯手,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實際應用。而上海眾拓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王經理則表示,推進機器人技術升級是彌補國內外差距的唯一方法,”只有技術上去了、產品質量有保證了,我們才有可能追上國外企業“.
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存在問題
受國外相關企業制約,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猶如一條套住企業脖子的繩索,讓其寢食難安。
迄今為止,小型工程機械所需要的泵、閥、液壓件等配套件基本上全部依賴進口。而國外的配套件企業,第一要滿足其國內企業的需要,第二要滿足在華外資企業的需要,第三才考慮到中國企業的需要。這一局面對我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制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今年我國工程機械企業中,有的企業向國外配套件企業交完錢長達一年半,仍無法拿到貨,如合肥振宇;有的企業什么都安裝好了,就缺少一個閥,但是日方企業遲遲供應不上,如玉柴機械;去年的徐挖機械,年初向日本企業訂貨,結果到了年底還沒有到貨,導致挖掘機零產出。另外,從國外采購的全套液壓系統價格一般沒有商量的余地;加上售前、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因素,極大制約了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