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細節問題 提高建筑電氣安全水平
作為建筑電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供配電系統為建筑物中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行提供電力保障。因此,供配電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一直是電氣設計師、相關產品供應廠商、用戶關注的焦點。
為了深入研究當前供配電領域的技術發展現狀以及相關產品的應用情況,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供配電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筑電氣網共同主辦了2012中國(國際)建筑供配電技術論壇。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名譽理事長洪元頤,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郭曉巖,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副理事長張文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總工陳琪,中國建筑電氣分會節能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炳華等專家與全國各地的建筑設計院電氣總工、電氣設計師、廠家代表等200余人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就建筑供配電領域的系統設計、設備選型、工程設計、電氣安全以及工程案例等相關議題展開研討。
接地方式是安全供電基石
在供配電系統中,電氣設備或裝置的某一點與大地之間做電氣連接的接地方式十分常見。
當前,電力網的中性點接地方式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問題,對供電系統的供電可靠性、設備的絕緣水平、斷路器等高壓電器的選擇、繼電保護、通信干擾及系統穩定性等諸方面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洪元頤認為,在架空線路為主的系統中,設計師可采用不接地或消弧線圈接地方式;在電纜線路為主的系統中,設計師可采用低電阻接地方式。在不接地系統或消弧線圈接地系統中,中壓設備的選型要求絕緣水平的工頻試驗,一分鐘耐壓標準應大于42kV;在小電阻接地系統中,中壓設備的選型要求絕緣水平的工頻試驗,一分鐘耐壓標準應大于28kV。
與此同時,在低壓系統的接地系統中,不同的接地形式決定了不同的保護方式。目前,接地形式有三種:TN接地形式、TT接地形式、IT接地形式。丁杰認為,從安全角度來看,無論采用TN-S、TN-C、TN-C-S,均應做好等電位聯結。對于獨立變電所或者變電所供給多個建筑物而言,變電所設計成TN-C的接地形式,引出變電所的導體采用“4芯”導線,到受電建筑物處進行“重復接地”,并設計成TN-S接地形式。這時受電建筑物的接地形式應該是TN-S,對于這個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而言,應該是TN-C-S。
新產品筑起安全屏障
在供配電系統中,除了采取正確的接地方式之外,新技術、新產品也是提高建筑電氣系統安全、預防電氣火災的一項重要手段。張文才在會上指出,在當前的建筑火災中,電氣火災占到總火災數量的近1/4。在這些電氣火災中,有60%的火災是電氣線路火災。因此,加強電氣火災的控制,將對預防電氣火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目前,在電氣火災控制系統中,新技術、新產品是預防電氣火災發生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例如電氣防火限流式保護器、電弧故障斷路器等。電氣防火限流式保護器的分斷依靠半導體器件,響應動作速度快,不產生電弧。產品的分斷時間是微秒級,在由斷路產生的電流遠未達到短路電流時就切斷電路。而且,截流值可根據需要整定。因而,其可極大減少短路時釋放的能量,減少短路處產生的電火花。在談及電弧故障斷路器的優點時,張文才表示,電弧故障斷路器的微控制器對保護線路進行實時監控,如檢測到線路的故障會引發火災,在0.5秒內切斷電源,可有效預防由電氣或電線故障引發的火災。
會議期間,專家圍繞供配電領域的其他技術問題、案例展開研討。IEC/TC64中國歸口委員會顧問黃妙慶進行供配電設計實例分析;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的前電氣總工李道本解析低壓母聯自投條件。此外,來自浙江中凱科技、美國理想、蘇州華銅、遠東電纜等企業的代表從供配電產品、解決方案、供配電技術發展等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各自公司的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
郭曉巖在談及此次會議的意義時表示,安全、可靠的供配電系統是電氣設計師、廠家、用戶共同追求的目標。此次論壇為設計師、廠家搭建了一個相互溝通的平臺,將技術與產品有機結合起來,對未來供配電的設計及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進行方向性的指導,將推動供配電行業的健康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