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床企業擴大在臺灣的生產規模
綜合消息稱,日本許多廠商已經或正在臺灣擴大低價格機床的生產。在臺灣通過依靠合資企業進行生產和代工,機床生產成本可以下降2~3成,日本廠商希望以此抗衡在中國和東南亞存在競爭關系的中韓廠商等。
據了解,西鐵城集團旗下的西鐵城精機宮野公司計劃開始委托臺灣友嘉實業集團代工生產低價格機床。西鐵城精機宮野公司負責提出產品的主要功能和成本,然后將設計、原料采購和制造委托給友嘉實業。作為第一步,將在年內把用于切削金屬棒、制造汽車零部件等的車床的制造委托給友嘉。
此外,日本的和井田制作所也已經將用于研磨切削工具表面的磨床的生產委托給了友嘉。首先將采用散件組裝模式,即將零部件從日本運到臺灣,然后由友嘉在當地組裝為產品,今后計劃采用臺灣制造的零部件,委托機型的范圍也將擴大。預計每月將生產10~20臺磨床。
日本的大隈公司與臺灣的綜合工業設備廠商大同公司合資成立了大同大隈公司,旗下的新工廠將于2013年投入運行,大同大隈公司的產能將增加6成,提高至每月300臺。
隨著生產基地向海外轉移,機床的日本國內需求呈現萎縮態勢。為了削減成本,打算將生產轉移到海外的日本廠商正在增加。不過,在中國大陸,存在技術外流和反日游行等政治風險,因此很多日本企業對在當地進行生產以及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感到猶豫不決。而臺灣在語言和文化上接近大陸,而且很多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政界和經濟界擁有人脈關系。與大陸相比,臺灣的政治風險更低,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這也讓日本企業與臺灣企業進行合作感到放心。
兩岸之間貿易自由的實現也推動了這種趨勢。臺灣和大陸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際上就是自由貿易協定。在機床領域,17項產品的關稅已經取消,這一點也是日本廠商在臺灣擴大生產的推動因素。
臺灣當局不僅希望借助“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來促進臺灣企業的發展,而且希望借此吸引外資。臺灣當局向日本企業表示,如果積極利用ECFA,易于開拓大陸市場。據臺灣的經濟部門統計顯示,2012年1~11月,日本對臺灣投資為563起。已經超過2011年全年水平(441起),創出歷史新高。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