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柯布教授說,我和我的同事們堅信,地球及其人類居住者(還包括其他居住者)的前途,取決于中國正在制定的種種政策。我們都不希望中國重蹈西方現代化的覆轍,希望中國借助自己得天獨厚的思想資源走出一條新路,即“生態文明之路”。在我看來,中國將很有可能在50年內成為世界經濟與政治中心,中國人口比北大西洋國家人口總和還多。中國人以其智慧、活力、自律、善于經營和創造性聞名于世。從很多方面看,西方正在走下坡路。
但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讓環境付出了巨大代價。“我們絕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這樣的論調已經在我們耳邊響了20多年,但是,不僅沒有變成現實,而且,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國度。
現在,中國有1/6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有一句話說:“我們把元素周期表吃了一個遍”。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9200立方米,中國只有2200立方米,黃河中下游地區只有500立方米,北京只有100立方米。國土資源部2010年估計,183個主要城市地下水飲用水達標的僅占43%。
吳金希告訴記者,當前,中國大城市的過度膨脹與廣大農村落后停滯相互割裂的局面越來越嚴重,GDP導向的政績觀促使行政力量人為地扭曲市場經濟的空間格局。中國大部分500強企業的總部都在向北京聚集,剩余幾個也搬到了上海。地方性企業總部也大都坐落在省會城市。經濟中心與權力中心高度重合,全世界獨一無二。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流、物流、財流向超大城市、省會城市匯聚,大城市變得不堪重負。北京城六區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倫敦和東京。每天有300萬人乘坐出租車,首都變成了“首堵”,由于“無道可讓”,很多危重病人與醫院近在咫尺,卻在堵車中失去生命。
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地區越來越邊緣化,它們不僅成為老弱病殘的最后庇護所,而且越來越成為污染源的轉移場所,更是文化的沙漠、人才的荒原。
環境污染,經濟社會空間不平衡,大城市病,鄉村邊緣化,未來,美麗中國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出路何在?
吳金希用三個事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第一個例子。剛剛過去的2012年11月11日,光棍節一天,天貓交易額達191億元,相當于王府井百貨2011年全年的銷售額,蘇寧易購交易額達10億元,京東商城交易額達6億元。40%網民參與狂歡節,18—35周歲的買家占82%,而且手機移動支付占25%。
吳金希說,這是技術與商業模式變革帶來的一場顛覆性的革命。曾幾何時,去北京王府井、西單商場,上海南京路購物是人們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100年前,福特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存面貌,美國成為汽車輪子上的國家,越來越多的美國富人生活在優美、清凈的鄉下,留在城里的大多是窮人。
半個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IT技術使得人們的交流更多地通過虛擬空間進行,人們扎堆居住、面對面溝通必要性大大降低。光棍節的故事告訴人們,虛擬空間的存在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買家和賣家必須要到大城市商業街聚集才能達成交易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第二個例子。2012年12月14日新聞報道,北京的一位文科狀元辭掉了北京金融行當令人艷羨的工作,回老家創辦了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年時間成為千萬富翁。在自己的農場里推廣“豬—沼—菜”、“豬—沼—果”等生態循環模式。他的專業化生態經濟模式讓祖輩務農的村民開了眼。
吳金希告訴記者,越是稀缺的東西越彰顯其價值;越是污染嚴重,人們越能體會到美麗生態的可貴。健康、生態本身就是生產力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青海的一只珍珠雞賣到北京是800元,貴州的一頭有機豬賣到北京值2萬元,未來,中國城市潔凈水市場將超過萬億規模。海水淡化、沙漠改良更是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
第三個例子。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億人,占13.26%。僅山東省65歲以上的老人有1000萬,相當于2.5個新西蘭、一個葡萄牙,半個澳大利亞人口。未來,老齡化趨勢不會逆轉。
過去婦女和兒童用品市場是中國最重要的消費市場,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健康需求將是人們最大的需求。例如,目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藥品市場;并有望在2015年,超出歐洲最大五個藥品市場的銷量總和。
吳金希說,以上三個例子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將他們串起來思考“美麗中國”這個主題的時候卻意義非凡。
展望未來,中國即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這一代人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值得深思。
隨著新興產業、電子商務、健康經濟越來越不依賴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美麗鄉村具有前所未有的機遇,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將是中小城市的希望,小而美的中小城市,不僅是宜居的養老勝地,更是興業有為的理想場所。可以肯定,未來,越是宜居城市越能吸引到優秀人才,越是生態建設好的城鎮越能得到新興產業的青睞,最終促進生態建設、人才聚集、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協同并進良好局面。
因此,未來城鎮化的方向絕對不是把大城市的餅越攤越大,而是將若干美麗的中小城市像珍珠鏈一樣,串成串、連成片,成為相互依存的城市群落。
吳金希表示,幾千年前,老祖宗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人是天(自然)的一部分,這無疑是具有重要價值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人不僅是天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人不僅要呼吸新鮮空氣,還要享受現代文明生活。離開了現代產業文明,“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必然意味著貧窮和落后。
未來,家有梧桐樹,就有鳳凰來。美麗城鎮招引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打扮美麗城鎮,人—生態自然—新興產業有機并存,協同發展,這就是新時代的天人合一,“住在小城鎮,家有新產業,悠然見南山”,這就是未來美麗中國的理想圖景。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