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航行傳感器的研發使導航更準確更有效
通常情況下,水下機器人使用相機、聲納和水下聲學定位系統。相機不適用于渾濁的水中,但是世界上有很多黑暗的水體,而自主水下機器人上的聲納和聲學系統非常昂貴、電池性能也有限。
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復制了洞穴盲魚的側線設計,并造出了一個人造系統,能夠讓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機器人)的導航更準確、更有效。
以洞穴盲魚為靈感的傳感器陣列,每組的成本低于100美元,只需要很小的功率。此外,它們還不會產生對水生動物有害的聲納"ping"響。
該系統由兩排陣列組成,每行有5個傳感器。每個傳感器的尺寸僅為1.8x1.8mm,周圍由微觀的水凝膠包裹,水的壓力會改變其彎曲度。
據報道,結合計算機視覺系統,該陣列使得南洋的自主水下自助機器人可以創建和繪制其周圍物體的三維圖像。除了水下機器人,該傳感器也被認為適用于不希望因為聲納而暴露其存在的軍用潛艇。
科學家們現在希望能創建一個該系統的壓電版本——通過水的流動使其產生電流。他們也正在研究即使只有很少或根本沒有電流的情況下,用傳感器探測水下物體的方法。
伊利諾伊大學和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也在開發另一種風格的水下傳感器系統。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現代傳感器呈現的四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