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業機器人成本問題的思考與分析
目前一臺功能較簡單的2軸、4軸機器人的造價已經下降到10萬元/臺以下,國產6軸機器人的價格低至13萬元/臺。而現在國內一名制造業工人每年人工成本將達到4-5萬元。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要是實現最低工資標準年均成長13%以上、職工工資成長15%的目標,這更將會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機器人可以24小時工作,每臺機器人至少可以替代3名工人,那么不到1年即可收回成本。即使加上相關員工的培訓和設備維護費用,18個月即可收回所有投資。而機器人的使用年限通常為10年,因升級改造生產線而淘汰的機器人通常也能服役3年以上。
為避免產品更替而造成機器人閑置,選用更加靈活機動的6軸機器人是很好的解決方案。由于國內基本沒有完全自主生產的6軸機器人,多數國內廠商僅生產機器人本體,電機、控制器、減速機等關鍵部位需要依賴進口,各項成本相加,售價數十萬元不等。若一臺6軸機器人可以替代4-5名工人,三班倒即是12-15名員工,每年可節約的工人成本48-60萬,實際收回投資所需的時間與購置2、4軸機器人無異,區別的僅是最初投入裝備所需要的資金。
除去人工成本優勢,采用機器人生產還可大幅減小生產面積。原先需要一個可以容納3千人的生產車間,現在只需要一間可以容納一千人的廠房即可。通過工人與機器人的配合作業,產能甚至還能增加幾倍。
由于機器人作業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產品良品率將得到大幅提升,產能隨即放大。同樣由于良品率的提升,原材料的浪費也將減少。產品質量提升,售后維修支出同樣將大幅減少,品牌形象也會一并提升。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