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供暖 想說愛你不容易
最近,霧霾頻襲中國北方地區,多地上演霧鎖圍城。10月下旬以來,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陸續出現連續的嚴重重度污染天氣,專家表示,這與當地燃煤供暖有關。為治理嚴重的大氣污染,中央近日出臺一份嚴厲細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撥出50億元用于獎勵京津冀治霾,顯示了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與力度。不過隨著北方供暖季即將全面到來,更加嚴重的大氣污染近在眼前,治理難度加大。
此時,醞釀兩年多的風電供暖正從低調示范走向商業運營,最近多地宣布開工建設或正式運營風電供暖項目。國家能源局也在近日表示,將用兩三年的時間解決風電消納問題,而風電供暖將作為一種重要消納途徑。
利用棄風電量制熱供暖,一可增加負荷、加強風電消納;二能使用清潔能源,降低燃煤污染,減少供暖季空氣污染。風電供暖能否一把鑰匙解決兩大難題?
風電供暖模式值得推廣
“很多人認為北極是一個最好的國際電力礦場,因為那里有足夠的風力資源。甚至有人提議在北極建一個巨大的鍋爐,然后建一個風力支持的供暖系統,出售熱能。而現在,正有人準備在內蒙古做這件事情,來解決當地的供暖問題。”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SteveSawyer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表示。
經過兩年多的低調運行,風電供暖已經走入了商用階段。
近日,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在兩三年時間內解決風電并網問題,北方供暖季歷來都是棄風最嚴重的時期,風電供暖將作為一種重要的風電利用方式。早在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就發布了《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表示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以緩解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電力負荷低谷時段風電并網運行困難,減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區冬季大氣環境質量。
“在北方的冬天,最直接的需求不是電,而是熱,供暖時期電力需求往往會進入低谷。但是北方的冬天風力資源又最為充足,風力發出來的電送不出去,白白浪費了。把電轉換成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值得推廣。”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風電供暖在技術上沒什么問題,但是在成本上還有障礙。另外,用電低谷時火電其實也是過剩的,風電場與火電廠之間的利益分配必須妥善解決,這樣風電供暖才能順利推廣。”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