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生產方式受挑戰 柔性化自動化制造成未來趨勢
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自動化應用也不再是單一應用模式。目前,生產柔性化正被業界反復提到,國內技術發展正在追循3F及3S的發展方向,以便更好的適應未來產業市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對產品的功能與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的復雜程度也隨之增高,傳統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受到了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對中小企業形成了威脅,而且也困擾著國有大中型企業。因為,在大批量生產方式中,柔性和生產率是相互矛盾的。
柔性制造系統(FMS)系指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制造系統。目前所談及的FMS通常是指在批量切削加工中以先進的自動化和高水平的柔性為目標的制造系統,至今已遍及到機械制造業的各個領域,包括:電火花加工、激光加工、板材剪切和折彎、沖壓加工、水噴射加工、焊接及自動化裝配等,甚至還應用到測量、熱處理和噴漆涂覆等領域。
實踐證明,應用由不同柔性自動化水平構成的制造系統可提高生產率1-4倍,新產品試制周期和費用減少1/3-1/2。從而可縮短制造周期和交貨期,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當前,國內柔性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發展總趨勢仍是遵循著3F(柔性化、聯盟化、新穎化)和3S(系統化、軟件化、特效化)的方向,但又有其特點:
1)發展適用、可靠和有價格競爭力的數控機床,開發市場急需的高效、精密和缺門產品,不斷地提高其功能、性能,更好地適應柔性自動化生產的需求。
2)大力推進分布式數字控制和管理(DNC)的制造系統,應用DNC技術有效地提高數控機床的利用率和自動化程度。
3)研制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實用化為前提,加強物流和信息集成的柔性自動化生產線,以適應我國汽車、電機、家電等行業的大批、高效和多品種生產的需要。
4)研究適應靈捷制造,并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響應市場需要的分布式網絡集成制造系統和快速重組制造系統,以提高我國機械制造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快速響應能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