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島新型“減震器”助力嫦娥三號順利軟著陸
月球上沒有大氣,無法使用降落傘,為了承受著陸時的巨大沖擊,合肥科學島的科研人員為嫦娥三號研制出新型“減震器”,幫助嫦娥在月球順利軟著陸。
與汽車、飛機上的減震器不同,這種月球探測器上的“減震器”,一方面要有足夠的強度,另一方面還要具備吸收巨大能量的能力,而這不是一般的減震材料能夠消化得了的。為此,中國探月工程選擇了位于合肥科學島上的固體所來承擔這項艱巨的任務。而固體所的科研人員也不負眾望,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金屬。這種新型金屬與普通鋼不一樣,塑性非常好,有著強大的變形能力,通過類似于彈簧一樣的“變形”,可以將能量消釋掉。
嫦娥三號必須在月球實現軟著陸,這將通過發動機反推并調節推力來實現。為避免沖擊力“震傷”探測器,探測器需要減震設備。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韓福生博士介紹,探測器主要靠兩個設備進行緩沖,“首先就是四只腳,能夠抵御縱向沖擊?!庇忠驗樵虑虮砻娌黄秸?,落地時還會產生橫向沖擊,“這就需要連在四只腳上的拉桿來抵御。”這種橫向拉桿,就是固體所的科研人員花費數年時間研制的。
讓探測器平穩地降到月球上,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據了解,人類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全球僅有美國、前蘇聯完成了13次無人月球表面軟著陸。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中國電纜齊爭風 不以低價論英雄
下一篇:國產半導體受益移動終端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