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儀器發展還需自主創新精神
中國儀器儀表市場前景樂觀
4月18日,2014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召開,800余位專家代表齊聚北京,共議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發展之道。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秘書長閆增序在大會報告中表示,科學儀器專業板塊發展參差不齊,盈利能力普遍下降,進出口走勢創歷史新低。盡管2013年科學儀器全行業的主營收入有8256億元,同比增長15.09%,利潤總額達到725億元,同比增長16.53%,但貿易逆差卻仍然維持在166億美元的高位,僅比2012年的170億美元略微下降。
面對2013年的營收,天美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國平用“苦”來表達:“國內競爭太大,盡管我們也出口,但基本都是中低端產品。”相反,沃特世公司在中國市場嘗到了甜頭,其中國北方區總經理薄美萍表示,這得益于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
雖然對科學儀器行業的利潤前景持不同態度,但與會代表對食品、環保、科研市場、制造業以及工業等領域的儀器儀表需求市場持樂觀態度,尤其是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領域。
據了解,2014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共開設儀器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論壇、國產科學儀器發展論壇等8個分論壇,并頒發“2013年度科學儀器優秀新產品”“2013年度綠色儀器”等13項大獎。本次年會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儀器信息網聯合主辦。
智能化技術推動國產儀器發展
無論是物聯網的興起‚還是智能化的興起‚都將傳感器技術推到了浪尖。作為物聯網的基礎和智能化的助手‚傳感器技術推動力量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對于儀器儀表行業來說‚傳感器技術是首屈一指的關鍵技術之一‚要對傳感器技術的新原理、新效應‚傳感器的智能技術與網絡技術、微型化和低功耗技術、集成與陣列等進行研發與突破‚以推動儀器儀表產業發展。
此外‚儀器儀表在工業、化工、電力等行業的普遍應用‚對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功能安全技術及安全儀表技術‚也是未來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突破和發展精密加工技術和特殊工藝技術則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國儀器儀表的精密度‚有利于推動我國向中高檔產品進軍。
智能化技術也是儀器儀表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能夠使儀器儀表具備自校準、自檢測、自診斷、自適應功能‚滿足未來更高的應用需求。通過對無縫連接集成技術和項目管理技術的發展‚能夠更好的發展大型項目于大型自動化設備。
自主創新才是硬道理
最近幾年,我開始嘗試自主創新。我完全放棄了國外儀器的設計方案,自己另起爐灶,提出一套全新的儀器設計方案。自主創新的過程很長,但收獲很大。就拿我們最近研制成功的某種地球物理儀器來說,國內有多個團隊干了很多年,還是和進口儀器水平有差距。我花了大約半年時間,才把設計方案和元器件定下來。光是放大器我就選了3個多月,從幾十種放大器中最終選定了2種。我也放棄了國外儀器常用的放大倍數,把放大倍數全部改成我喜歡的吉祥數字。連信號調理電路中主要元器件的使用個數,也設計成了我喜歡的數字。在中國人自主設計的地球物理儀器里,不僅設計方案煥然一新,而且把中國傳統文化對吉祥數字的信仰也天衣無縫地融合進去了。放棄了山寨思維的束縛,自己按自己的愛好信馬由韁設計真正屬于中國人的地球物理儀器,是何等的快樂啊!
一切都自己做主!對每一個元器件都親自精心選擇,我相信我自己。第一次電路制版就很成功了,應該說超越進口儀器沒有問題。我們又做了2次改進,抗電磁干擾能力提升了很多,一流地球物理儀器就這樣誕生了。昨天從野外發來的數據令我很滿意,自主設計的儀器一致性和穩定性比進口儀器強了很多。
這個時候我真正體會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滋味。我們現在不僅能夠設計出一流地球物理儀器,而且能夠把設計地球物理儀器當作一種享受。不僅能夠讓地球物理儀器實現我們需要的功能,而且能夠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福放在地球物理儀器里面,也能夠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精華體現在地球物理儀器里。自主創新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是任何層次的山寨都無法比擬的。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