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拐點或已現 汽車玻璃行業顯弱勢
今年7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51。8萬輛和150。3萬輛,環比下降17。99%和16。64%,同比降幅亦高達11。8%和7。1%。這已經是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汽車產銷量增速第三次出現同、環比雙下滑。
8月,汽車生產156。97萬輛,環比增長3。41%,同比下降8。44%;銷售166。45萬輛,環比增長10。74%,同比下降2。98%。1-8月,汽車產銷1518。24萬輛和1501。72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24%,銷量持平。從中可以看出8月份汽車行業雖略有好轉,但產銷數據仍維持同比下滑的狀態。
進入下半年以來,包括大眾、福特、日產、現代等在內的多家跨國車企紛紛下調全年銷量預期。以性價比為最大優勢的韓系車都降價的消息瞬間成了車企“真的撐不下去了”的信號,也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陷入整體危機的又一力證。
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全年銷量增長預期從7%下調至3%。這場寒流甚至已經開始快速波及全球車市,而被認為逆勢增長的自主品牌同樣啟動自我預警。如同玻璃產業一樣,這是過度擴張、長期以產定銷的必然結果。中國汽車行業的拐點已形成,而汽車玻璃行業亦顯現弱勢。
汽車占平板玻璃下游需求的15%,是除了房地產外最大的又一主要需求。目前國內主要生產汽車玻璃的企業有福耀、信義等。除純進口汽車外,國內生產汽車玻璃基本可以自給自足。進入下半年以來汽車銷量快速下滑,行業開始走下坡路,汽車玻璃的生產也開始進入產能過剩的狀態。
福耀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截至目前福耀集團已占據了國內汽車玻璃64%的市場份額。進入下半年來車企都沒有料到2015年的中國車市會冷得這么快,汽車玻璃生產廠家也已多次傳出廠家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的消息,汽車玻璃原片生產企業也加緊了對汽車玻璃訂單的尋找。
平板玻璃行業已處全面過剩的狀態,無論是建筑或是汽車玻璃都面臨著淘汰升級。而相對于建筑用玻璃,汽車用玻璃品質較高,因此汽車玻璃生產線轉產建筑級白玻僅是利潤空間的壓縮,但在品質上相對較有優勢。卓創認為,在不斷淘汰升級的過程中,或仍是那些生產品質不佳、實力較弱的小型生產企業被淘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