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瓜分機器人市場份額 國產智能化需再加強
10月13日,“中國航天機器人產業有了獨立發展的平臺。力爭到"十三五"末時成為國內智能機器人領域技術創新與運用的領先企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李立新說。作為中國首個航天機器人企業平臺,旨在搭建“政產學研用”科技創新平臺,引入戰略投資,開展機器人及伺服控制相關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
“2014年,中國雖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但由于國內機器人技術基礎薄弱,國內市場份額幾乎被ABB、發那科、安川、庫卡等國外企業瓜分?!崩盍⑿抡f。數據顯示,國外機器人制造企業幾乎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的90%。
目前中國有沈陽新松、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等機器人制造企業正在蓬勃發展。不過,有報道稱因核心部件無法自產,采購國外研制的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零部件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于2011年組建了智能機器人研究部門,開始了智能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方面的研究。該所所長趙連元說,憑借在航天慣性技術、自動化控制、伺服控制、智能傳感、多信息融合等領域的優勢,經過4年多發展,已取得一系列原創成果。
比如,自主研產中國首臺放射源裝卸機器人交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研產的系列臺式工業機器人為汽車電子、軍工電子提供服務。還面向反恐、偵察、排爆、核電站巡檢、煤礦巷道探測等方向,三院開發了中、小型移動類機器人。北京市首個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已落戶于此。
“當前一段時期,機器人公司將加速推進包括智能機器人總體技術、一體化伺服關節技術、感知與識別技術、新型抗沖擊仿生機構、導航與定位技術等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的研發進度。”趙連元說,力爭在“十三五末”成為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我國提高開放科研儀器的共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