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下降 技術智能化改進需加快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下,機床行業面臨著深刻的變革,智能化、精細化越來越成為機床行業發展趨勢,個性化定制、系統解決方案,這些正在變成現實。
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9月,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6萬臺,比去年同期減少15.5%,2015年1-9月,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量為57萬臺,同比減少7.6%。
受到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國內制造業的不景氣,需求下跌,使得我國金屬切割機床產量下降較快。但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推動智能制造,金屬切削機床生產有希望反轉。
例如,隨著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模具、鐵路運輸裝備、工程機械以及其他各類裝備制造業的生產規模擴張和全球產業轉移等趨勢的形成,以及相關行業對多層次機床產品的強勁需求,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金屬切削機床制造行業的快速成長。有關專家預計,2015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金屬切削機床生產基地。
金屬切削機床是使用最廣泛、數量最多的機床類別,在智能制造大潮下,推動智能化技術改造尤為重要。金屬切削機床智能化技術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智能傳感裝置將機床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應變、振動、熱變形等實時狀態反饋到控制器中;通過采用針對性的控制算法,對加工軌跡進行在線補償,從而有效提高加工精度、表面質量和加工效率;通過工序智能集成和模塊化加工方式縮短加工流程,提高加工效率;通過網絡化技術實現機床之間、機床與人的智能交互。
隨著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的智能機床將呈現以下形式。
一、基于智能體的制造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各種智能元件的微型化、自主化,使得工件、刀具甚至機床的各工作模塊作為智能體存在成為可能。
在未來的制造過程中,工件可以作為施令方來根據自身特點和加工目標確定工藝流程、選擇和控制工裝夾具,直至完成對自身的質量檢測;刀具可以根據工藝要求“毛遂自薦”,與機床、工件進行“多向選擇”,可以根據工況條件調整加工參數,并根據日常使用情況預測自身的使用壽命;在模塊化加工方式中,各模塊之間可以互相協調統籌,既能夠向中央控制系統提供自己的使用特點和應用方向,也可以對系統下達的組合方案和調配指令提出整改或優化意見。
由于各級智能體的存在,金屬切削過程將由現在的自上而下形式轉變為自下而上形式,各生產制造要素得到充分調動,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
二、開放式制造模式
運用日益成熟可靠的云計算技術,賦予機床“云端制造”的能力。這要求企業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也需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關,例如知識的制造資源云端化,制造云管理引擎、云制造應用協同、云可視化等技術都是未來需要攻克的重要基礎技術。
金屬切削機床的智能化,將使得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式的智能化協同制造成為企業的主要生產制造模式,在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