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基本完成 國產化率達50%
《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基本制定完成,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偏向于“傳統”機器人不同,新一版的征求意見稿將“布局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等內容寫入主要任務中,傳統機器人面臨轉型升級。而隨著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到來,機器人主題行情升溫,各路資金已提前布局。
據11月20日消息,需求端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成為世界共同面對的課題、全球生產力成本上升,機器人作為提高生產與服務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工具,代替人工越來越成為需求趨勢。供給端從產業與技術周期上來看,國內機器人底層技術日趨完善,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的市場概念灌輸期已完成,產業生態圈逐漸形成,產學研聯動鏈已形成,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高增速時代已經到來。
《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基本制定完成,規劃內容較為明確地提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目標,明確自主品牌機器人國產化率達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軸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工業機器人應用量達到80萬臺。
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基本制定完成,新一輪征求意見稿已經發出多日。“十三五”發展規劃有望在年內發布。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曾公開表示,“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將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針對行業發展幾大難題,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內容,較為明確地提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目標,明確自主品牌機器人國產化率達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軸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工業機器人應用量達到80萬臺。
對于上述發展目標,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表示,國產化達到50%以上可以完成,保有量80萬臺的數據也有望在未來五年內實現。但其中涉及到對于行業核心龍頭企業達百億元產值、形成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醫療康復機器人企業等目標,羅軍表示,現實與目標之間還存在差異。
他還透露,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偏向于“傳統”機器人不同,新一版的征求意見稿將“布局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等內容寫入主要任務中,傳統機器人面臨轉型升級。
他認為,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將會是個平臺終端,機器人本身將涵蓋眾多技術,通過機器人本體將其融合在一起。“十三五”期間,傳統機器人就開始會向智能機器人轉變,機器人會成為某個環節的設備。
從產業來看,從單臺自動化,到整線自動化,再到數字工廠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工業機器人只是工業4.0大的生態系統中的一環,工業4.0還包括工業軟件、工業通訊、智能機床、機器視覺、3D打印和傳感器等。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看,通過工業4.0這個投資主題,把很多低估值或低市值的標的囊括進來,是市場理性選擇的結果,因為長期來看,代表工業4.0的數字工廠或智能工廠,將會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A股中匯川技術、新時達、機器人等上市公司,涉及機器人生產研發相關業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