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 涅槃中的中國礦業
2015年以來,煤炭產銷量下降,庫存居高不下,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企業利潤大幅減少,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煤炭行業大事記
|回顧:5月7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為應對煤炭經濟下行,國家發改委先后召開27次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制定了30多項政策措施,但情況并未因此好轉,2015年以來,煤炭產銷量下降,庫存居高不下,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企業利潤大幅減少,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點評:盡管政策一再施以援手減負救市,但依然回天乏術。一季度國投新集虧損4.91億元,較上年同期擴大133%;大同煤業凈虧損2.98億元,同比再降129%;陜西煤業凈虧損2.91億元,同比再降149%。
[5月]國家能源局:2015年淘汰煤礦1254座
|回顧:5月11日,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和《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關于印發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考核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今年我國擬淘汰煤炭行業落后產能7779萬噸/年,淘汰煤礦數量1254座。
[9月]龍煤集團斷臂求生三個月分流10萬員工
|回顧: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龍煤集團,9月21日晚宣布,執行集團安置分流人員相關政策,盡快完成三個月分流10萬人的目標。另外,變賣非煤產業、清收應收賬款以補充企業現金流。
|點評:龍煤集團2012年凈虧8億元,2013年凈虧損23億元,2014年接近60億元。在煤炭行業人均產煤500-600噸的水平下,龍煤不足250噸,生產效率嚴重落后,目前的斷臂之舉,或只能維持企業生存。
[9月]煤炭價格大跌中煤能源虧損近17億元
|回顧:中煤能源最新公告顯示,1-9月,中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達16.66億元,去年同期該公司凈利潤為6.59億元,同比下降352.8%。
|點評:受經濟增速放緩、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需求不足等影響,中國煤炭延續了持續下滑態勢,企業利潤大幅虧損。
[10月]山西:煤企抱團逃債銀企抱團過冬
|回顧:截至7月末,山西五大煤炭集團的期末資產負債率為82%,長短期融資合計6032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應付票據2334億元。9月,法院已裁定受理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等23個企業破產重整。
|點評:盡管山西省政府將"采礦權抵押工作"納入2015年金融機構績效考核范圍,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但聯盛、海鑫、中誠信托三大事件令山西的金融機構扎緊了錢口袋。
[10月]煤炭冰點,我國停產停建礦井達48%
|回顧:歷經3年多的價格暴跌,煤炭行業沒有盼來行業復蘇的那一天,卻迎來了新一輪的關停大潮。國務院安委辦發布的《關于集中開展煤礦隱患排查治理行動情況的通報》顯示,當前我國共有4947處停產停建礦井,占礦井總數的48%,其中停產停建1年以上的有3346處。
|點評:今年12月份英國關閉最后一個煤礦坑,受價格暴跌的影響,我國也關閉了很多煤礦。
[11月]9個月賠了18億陜西煤業兜售5家虧損煤礦
|回顧:11月20日,陜西煤業發布公告稱,有意將下屬全資子公司,分別持有的白水煤礦、徐家溝煤礦、鴨口煤礦全部股權,以及王斜礦、王石凹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讓給控股股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
|點評:在2011年的時候,陜西煤業一年凈賺接近91億元,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15年1-9月,陜西煤業凈虧約為-18.06億元,同比跌幅296%,深陷巨虧的泥潭。
[12月]中煤能源9.28億甩賣4家子公司
|回顧:12月7日,中煤能源發布公告稱,將出售旗下3家公司:平朔新型(建材公司)、平朔鑫源、平朔正嘉(橡膠公司)100%股權,以及大屯鋁業75%股權,作價合計近9.28億元。
|點評:在煤炭行業紅火的年代,財大氣粗的煤企,如同八爪蟹一樣,橫跨多個業務領域。眼下煤炭業務持續虧損,有的煤企在轉型升級甚至跨領域投資,有的則在積極瘦身,中煤能源屬于后者。
【總結】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煤礦企業數約13000個,煤炭行業就業人數達400萬人,工業總產值約占我國非油氣礦產資源工業總產值的65%。目前,我國90%煤礦出現虧損,近百萬人就業受到影響,這種現象將持續到2017年,1/5的產能將被淘汰,形勢仍將惡化。
鋼鐵行業大事記
|回顧:據鋼協統計,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29億元,同比下降14.5%;主營業務虧損110.53億元,增虧34.33億元;虧損企業50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9.5%。34家上市鋼企有16家虧損,重慶鋼鐵虧損8.29億元,馬鋼股份、韶鋼松山、八一鋼鐵等13家虧損額在億元以上。
|點評:虧損的同時,鋼企獲得的"輸血"也越來越少。中國鋼鐵協會數據顯示,一季度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831億元,同比下降6.8%,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160億元,同比下降12.3%。
[9月]第二大民營鋼鐵公司海鑫退出歷史舞臺
|回顧:2015年9月,山西省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通過了海鑫集團破產重整計劃。據悉,海鑫集團是山西省規模最大、曾居國內第二大民營鋼企序列,具備560萬噸鐵、600萬噸鋼、520萬噸材的綜合生產能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