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質量參差不齊引擔憂
隨著光伏發電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戰略性清潔能源,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及社會資本也愈發關注光伏領域的投資機會。
不過,由于光伏電站需要長期穩定地運營20~25年時間,投資機構在愈發關注光伏電站投資機會的同時,卻表達出對電站長期運營的可靠性和抗風險能力的擔憂。
與此同時,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實施工作中,由于售電側的開放,越來越多光伏企業正積極布局電力市場,而為保證穩定的投資回報率,市場對電站質量、衰減率、穩定輸出功率等硬件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更高。
不久前,鑒衡認證中心對國內32個省市、容量3.3GW的425個包括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進行檢測調查,報告顯示建成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問題;盡管質量問題堪憂,但中國市場仍然存在著一些已經平穩運營近20年的光伏電站。
業內人士介紹,背板是為組件長期工作提供保護和保障的關鍵因素,至今這些系統仍在正常工作,為28.7萬公頃森林提供了通信和電力保障,并且維持該系統正常運行20年。
但在鑒衡認證中心的檢測調查中,由于組件的質量問題,有些建成3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高達68%,這也證明了高品質的光伏組件是保證電站投資獲得穩定收益率的重要指標,而背板、漿料等關鍵性材料的選擇對延長組件使用壽命和降低度電成本也極為重要。與此同時,調查顯示,如果光伏項目可長期穩定運行25年,度電成本約為0.76元,凈收益達到0.14元/千瓦時。而如果光伏電站運行期限僅為10年,那么將導致每千瓦時凈虧0.17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