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色金屬行業頂住壓力實現規模發展
2015年,是新疆有色金屬行業經受考驗的一年。新疆有色金屬行業頂住了市場壓力,提升了創新發展水平和市場適應能力。
2015年1月至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色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75.6億元,增長30%。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39.41億元,增長1.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36.19億元,增長38.7%;10種有色金屬產量合計518.55萬噸,位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46.8%。
地位明顯上升
自治區經信委在總結有色金屬行業“十二五”發展成就時評價認為,“十二五”期間,新疆有色金屬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不但成為拉動新疆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和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且在全國產業中的地位也明顯上升,為全國有色金屬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新疆已躍居我國鋁行業的主要省份;銅冶煉規模達到20萬噸,鎂冶煉規模達到8萬噸,在國內也居重要地位。新疆有色金屬產業憑借資源、能源優勢,積極承接中、東部地區產能梯度轉移,著力構建具有競爭力的鋁、銅產業鏈,產業迅速形成規模。
2015年,新疆有色集團繼續加強地質勘探工作,全年實施地質勘查項目15項。該集團與北京大學、新疆大學合作,借助科研技術為礦山企業確定找礦靶區。從全行業來看,新疆有色金屬資源地質勘查不斷取得成果。
目前,新疆查明銅資源儲量653萬噸,居全國第五位;鎳資源儲量15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鉛資源儲量373萬噸,居全國第五位;鋅資源儲量1002萬噸,居全國第四位;金資源儲量396噸,居全國第七位;鈹資源儲量1.42萬噸,居全國第二位。
“十二五”期間,新疆有色金屬礦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據顯示,2014年,新疆銅、鉛、鋅、鎳4種有色金屬精礦金屬產量達到22萬噸,是2010年的2.2倍,占全國產量的2.1%。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也位居全國前列。
集群產業帶呈現規模
今年,自治區黨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了“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作優增量并舉”。以新疆有色集團為代表的有色行業發展方向與政府的政策導向緊緊相隨。
2015年,新疆有色集團迎難而上,全年共開展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45項。續建項目有序推進,喀拉通克銅鎳礦、亞克斯、哈圖金礦、伊犁公司采掘項目均穩步前進,可可托海水電站10月份并網發電。該集團黨委工作部負責人介紹,2015年新疆有色集團以“提質增效”為目標,著力推進集團由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
“十二五”期間,該區有色金屬產業重大項目頻現,經濟大事不斷。如新疆五鑫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建成年產10萬噸銅冶煉項目,其生產的高純陰極銅板,純度達到99.99%,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據自治區有色金屬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5年間,該區有色金屬行業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有色項目:鑫光鎂業5萬噸/年鎂合金項目、金盛鎂業3萬噸/年鎂合金循環經濟工業園項目、西部黃金(601069,股吧)伊東工業園復雜精金礦綜合開發項目、哈密土屋銅礦項目……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新疆多個工業園區逐漸形成規模,使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
自治區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負責人介紹,園區化集群式發展是新疆有色金屬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新疆有色金屬實現了區域產業布局的優化。園區在促進產業發展進程中的聚集作用已經得到充分顯現。
企業出招迎挑戰
“十二五”期間,新疆有色金屬行業經歷了跨越式發展,新疆有色集團、眾和股份、天龍礦業等老牌企業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實力不斷增強,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骨干疆企。此外,山東信發、東方希望、河南神火、四川其亞、山東嘉潤等國內有色企業也紛紛布局新疆有色產業,大手筆投資新項目。數據顯示,2014年新疆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39.9億元,增幅居全國前列。
在整合資源、建立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方面,新疆有色金屬行業早有準備。由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公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新疆大學等44家單位聯合成立了新疆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主要圍繞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中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推動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加速交流互動,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新疆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秘書長季玲認為,“十三五”期間,該區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首先要將創新工作放在全局發展的首位,要建立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機制,重點培育新疆有色金屬企業的持續技術開發能力,要在設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方面下功夫,積極打造數字化礦山和智慧型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要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激發人才活力和創新能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